2010.09.22 03:28 am

文/陳樹群(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教授)
 
 
去年的八八風災,引發旗山溪、荖濃溪流域大量崩塌所造成的土砂災害與下游河川外水破堤等
淹水問題;今年九一九水災造成的是另一種城鎮市區的內水無法排除的淹水類型,災害類型或
有些許不同,但同樣都引發天災或人禍的論戰。任何一位專家都相信這又是一場天災,雖是事
實,但若一直歸咎於天災,恐怕不再是一般大眾所能接受的答案。既然暴雨強度增加已是事實,
即或短時間沒有解決水患的方案,至少要讓民眾感受到政府盡了心力。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二OO六年立法院通過的千億治水預算,今年又再度加碼,民眾可以感受到政府的決心嗎?政
府有了行動,但似乎未帶來效果。由上而下未經由專業的草率決策,並沒有為民眾帶來信任感。
目前看來僅是操翻水利與水土保持的公務人員,造成因不堪負荷的大量退休潮。殘留下來的又
必須各自努力執行預算以達成工程進度,然而從來就不存在的上位治水藍圖,又如何相信可以
倚靠各單位的努力來拼湊完成?

災害過後,各級首長下鄉慰問災民,我相信大部分的首長都有絕對誠意來協助居民,但又為何
會被批成作秀?部分當然是居民情緒性的反應,這可以理解。首長既是父母官,也必須承受災
民之痛。但我們更需要一位能捧著市政治水藍圖,為居民解惑現況,帶領大家了解短中長期的
治山防洪方向的首長。災害的恐懼,在於災害重複出現、永無止息的漩渦。五都選舉後,不再
有單純的都會行政區,風災、水災、土石流更會複合性產生,地方政府層級的修築排水觀念,
也必須躍升至流域治水的架構,然而藍圖在哪裡?

水土保持法規定所有山坡地的開發行為都必須設置沉砂滯洪池,因此立法十幾年來,山坡地因
人為開發所造成的災害也因而大量減少,要求可以承受廿五年頻率的排水系統及五十年頻率的
沉砂滯洪池功不可沒。但此法僅此於山坡地,對於最需要解決內水排除的都市區,卻無法可管。
都市無限的擴張,雨水無處可去,我們需要更多的滯洪空間。但倚靠道德勸說,不論是公共建
設或是民間營造都無法達成,我們強烈要求建構完善的法規來達成,期許未來都市開發,強迫
配置一定比例的森林綠地與水域環境。

天氣預測不準,不需苛求;災區提早疏散,也常空跑一場;慢慢的民眾可以接受了,大家看見
政府的用心,即或有閃失,也可以體諒。然而缺乏因應氣候變遷的長遠治山防洪藍圖,得不到
解答的災害承受能力,民眾已開始厭煩聽見一切歸咎於天災的解釋。

 


來源:http://udn.com/NEWS/OPINION/X1/586380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