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轉錄文章的最後面我會寫一些觀後有感。

--

文/賈亦珍(特約作家)


前幾天去看「杜蘭朵公主」,看了之後,跟劇名一樣,「賭爛多」。

不是歌劇本身的問題,而是看歌劇的人。

以「杜蘭朵公主」的層級,它雖然是在棒球場搭台露天演出,但它不是野台戲,還是有些規矩要守,
但至少我去看那場(3月28日,週日),很多觀眾把它當野台戲。

我不是專家,我只算是一個很普通、很外行的愛好者,甚至連愛好者也稱不上,但以我對這種國際級
歌劇的淺薄認識,看歌劇是不能遲到的,如果遲到,必須等中場休息時才能入場。

主辦單位的確也有做這樣的規定,但我在現場看到的是原定七點開始的歌劇,代表開演的鐘聲也已敲
響,但人還是陸陸續續進場,演出因此延後了幾分鐘,等進場的觀眾就座,稍後,代表開演的鐘聲再
度敲響,燈暗戲開演,但走來走去找座位的黑影在我眼前穿梭不停,最讓我生氣的是這些人穿梭得那
麼自在,有人找到位子還遲遲不坐下,還要跟身旁的人說個幾句話再坐下,一點慚愧的樣子都沒有。

好不容易人都坐齊了,第一幕結束,主辦單位竟然又放人進來,第一幕與第二幕間只有很短暫的換場
時間,而且燈光並未打開,現場很暗,根本找不到座位,最後逼得沒辦法,工讀生只好請這些在黑暗
中找不到座位的無頭蒼蠅先就近找空位坐,又是一陣唏哩嘩啦。

告訴你有多離譜,有人坐下後,覺得視線不好,又起身去找另一個空位,拜託,這是看二輪電影嗎?

荒謬的事不只這一樁,儘管主辦單位三令五申,開演後不能拍照、錄影,拍照的人仍然很多,離譜的
是竟然有人用閃光燈拍,而且不只一次,這是什麼樣的觀眾?

後方有人竟然打起電話來,對方大概問他在哪兒,他回答說:「我在看杜蘭朵。」通常這句話說了應
該結束通話了吧!沒有,他繼續講,還換人接電話,講個不休,看著台上張藝謀精心設計的場景,彷
彿間那些演員的身影,竟然像是布袋戲偶,我好像在一個嘈雜的廟口看布袋戲。

第一幕結束,電話又響,這回是晚到的朋友找他,問他座位在哪?這場尋人記一開演,可就吵個沒完
了,最後他竟然起身邊講電話邊走向他朋友說的地方,天哪!有這種人。

好戲接連上演,坐我前頭的祖孫三代4個人,小孩兩個,應該都還沒上小學,開演後進進出出了好幾
次,4個人起身離開座位,一段時間後4個人又進場,過一段時間4個人又起身離座,整場演出就看我
眼前老是有4個黑影起起落落。

我的猜想是小孩看不懂歌劇,唱的聽不懂,字幕也看不懂,要他們安靜地坐滿全場當然很難,這兩個
小孩基本上不吵不鬧,已算控制得很好了,但一下子要尿尿,一下子怕冷要去躲風,一下子要吃東西,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場合帶他們來幹嘛?

果不其然,上半場看完,這4個人就消失了,我想他們應該是放棄了,小孩不想看,大人也無法專心
看,現場又很冷,不如歸去。

中場休息我走出場活動一下筋骨,就在門口聽到一些詢問聲:「現在接駁車有沒有開?」當然沒有,
接駁車是在等待終場後把客人接駁到他們要去的地方,例如高鐵、台中火車站等,哪有可能在中場時
開?只見他們碎碎唸地說:「那麼冷,又聽不懂在唱什麼,我們要回家了。」

演出進入尾聲,杜蘭朵公主宣布王子的名字是「愛」,歡樂的結局,這些遲到的觀眾不等演員謝幕就
起身離座,從龍套、配角、主角、工作人員、製作團隊,到最終張藝謀出場謝幕,一半以上的觀眾在
這段謝幕時間已走掉了。

這是對演出者多不尊重的行為,連多坐幾分鐘、給點感謝的掌聲都不肯,連這點禮貌都不守,那來看
這齣歌劇幹嘛?只是要跟人炫耀你看了「杜蘭朵公主」?只是要炫耀你有錢看「杜蘭朵公主」?或炫
耀你有能力拿到公關票?

我相信真正的愛樂者應該不會對藝術家這麼不尊重,所以,我想這些人很有可能生平第一次看歌劇,
可能帶著看張藝謀電影的心態來看「杜蘭朵公主」,有些人可能是有錢人家,就像那個祖孫三代4人,
也有不少人是拿到贊助商辦活動送的票來嘗鮮。

如果主辦單位能嚴格執行他們訂的規矩,至少這些人能學到看歌劇應有的規矩,但主辦單位無法堅持
執行,就讓我很擔心了,因為,這些人搞不好從此認為,演出中隨意走動、拍照(不管有無開閃光燈)、
講電話、遲到早退,都不丟臉了。

搞不好,未來他們還會丟臉丟得理直氣壯,他們會說:「我看『杜蘭朵公主』時這樣,也沒人說我不
對啊。」

悲哀啊!

 



來源:http://tinyurl.com/ycheagy


--

以下開始是我寫的囉。

在我大學時期,我原本非常遺憾台灣沒有像外國這麼健全又豐富的表演。到後來我漸漸有了新的警
覺,我發現我們的許多習慣其實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這種堪憂的警訊,若是真的給了我們一堆看不
完的表演,我們豈真有那種「身量」來承擔嗎?

我願意就我所看見的一些小事情與各位分享。

首要的,很簡單,卻不太常看到人做的,就是在電影院看電影時最後的一個簡單動作。

片子一結束,一拉上字幕捲軸,很多人就會起身準備離開。其實在國外這是非常不禮貌的動作,表
示說你對於這部電影極為不耐。我覺得倒也無可厚非,因為台灣的電影播放者似乎也對「結尾」這
件事情沒有受過的充足教育,觀眾的素養其實也不太足夠。

「看電影,不是進戲院,付了錢就是大爺,坐在那邊,一結束我就走人。」這個心態,只適用於台
灣。要出國,最好先明白所謂的「觀影禮節」。

在國外,電影結束,除非你有非常要緊的事情,不然那個字幕在跑的時間,就觀影禮儀上,你最好
坐在位子上欣賞這部電影有哪些工作人員
(就算你根本不在乎)甚至我聽過更誇張的,十多年前美
國上映《致命武器4》時,對外國人而言,這部電影有一個飾演反派的華人新面孔擔任演出(沒錯,他
就是「李連杰」!)觀眾覺得他演得非常好,都想要給他鼓勵(就算他根本不在現場)所以當「Jet
Li」這一行字幕一跑出來,大家就開始拼了命的鼓掌,還有人在歡呼。

像不像一位一位演員出來「謝幕」時的氛圍呢?是啊,他們確實就是這麼看待這段時間呢!

為何要這麼做,習慣留在座位上,直到全部膠卷跑完?很簡單,我覺得那是對文化工作者的「基本
尊重」,這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Give them the credit. 完全合理,而且也本應如此啊。

全廳的人坐著看完那段字幕捲軸,這是我在台灣的觀影經驗中不曾體會過的。甚至我們有些電影院,
畫面一結束,準備上字幕,就開始狂開大燈,人員也開始叫囂趕場。注意喔,如果這時坐著一個外
國人,他會想要看完,而且會認為這個國家的文化素養很差。怎樣?有沒有很驚訝呢?

這其實只是我非常有共鳴的一個小習慣,其餘的事件,還有太多,不及一一列舉。

若是從外國朋友們的角度反視,想像他們光是看到我們看歌劇和電影的素養是如此,對我們的其他文
藝鑑賞表現,還會有任何期待嗎?其實我很懷疑。

說來感慨,這時候我才感覺到台灣文藝教育和美感培養是不足的。(講「不足」是客氣,講血淋淋一
點就是「近乎失敗」)我們的升學主義過於強盛,藝能科目在學生時期就是「讓英文老師來借時間把
課衝完」或是「給數學老師來對答案、檢討考卷」的時間。

我聽說過有「藝能科老師」會委婉拒絕把時間借給這些「升學科老師」,結果引來校方公幹。學校說:
「你要弄垮我們的升學率嗎?」那位老師只是很冷靜地回答:「不,因為我尊重我教的東西。對不起,
我不配合,這個時間我不借。不然就不要找我來這邊教音樂課。」

真是一針見血又無奈啊。

國文、英文、數學考你考到二十歲上大學。反觀,藝術的鑑賞能力考你一輩子。得到前者結果後再來
補充後者能力,有時已經太遲了。

藝術鑑賞的能力,不是隨便背幾幅名畫的名字與作家,或是朗誦幾個古典音樂家的名字與代表作品就
有什麼值得稱羨的。那是一種能力。感受悲傷,感受愉悅,感受無奈,感受痛苦的能力。更微妙的說
法,我以為那是「在心靈中與作者溝通的能力」。作品有它的心跳,鑑賞,乃感受其心跳之歷程。

所謂的品味和習慣,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培養與修正的。我們不尊重藝術,也不期待學習如何欣賞藝術,
那也別怪藝術最後回頭嘲笑我們吧。

與其「喧文創,拼計畫」,不如先教大家怎樣當個電影院和歌劇的好觀眾。我只想對政府說:走路先
走得穩,再來練跑步吧!忙著搞電影,催生出下一部破億的「台灣之光」,先教育民眾怎麼「當一個
好觀眾」,也很重要吧!至少,我是這麼認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