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 on News  

(以下轉錄自 Meng Hsuan Chen 2012.08.04 近況動態)

台灣今天治安良好國泰民安,所以國民必須深入了解:
一位彰化的阿嬤有多想念他的孫子,
以及一位台灣華裔青年如何冰敷他的膝蓋和吃小籠包。

也就是說: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選擇的權利
即便已經被重複至極的訊息塞的撐死了,
我們還是得吞,最後再也不能消化便秘或拉肚子,索性不看了。

並不是我們不關心國家,而是浮濫的媒體,
把閱聽人貫養成無思考能力者,我們只能用沉默拒絕被荼毒。

-- 


【聯合報╱平路】

2012.01.30 03:15 pm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西北區紐約大道一O九九號,北京中央電視台(CCTV)租下三萬
六千呎的面積,並大舉招募人才,從NBC、FOX、彭博頻道挖角,這裡將是CCTV
的北美洲中心。下個月,CCTV每天將有一小時由華盛頓製播的英語節目,幾個月後延
長成為四小時,未來將朝每天六小時的目標邁進。

CCTV積極在海外建立新聞中心。兩週前,CCTV在肯亞的首都奈洛比開台。除了華
盛頓的北美洲中心與奈洛比的非洲中心,還包括設在香港的亞太中心、倫敦的歐洲中心、
里約熱內盧的南美洲中心等。
 

讀這消息,不免在心裡一陣惆悵。怎麼會是CCTV在廣設據點?遍布全球的資訊網絡,
多年前,不正是台灣連接世界的夢想?譬如當年「傳訊中天」,借重台灣媒體界深植的實
力,結合台灣有經驗有眼光的媒體人,聲稱是「台灣最靠近世界的電視台」,意欲展現華
人世界的全球觀點。

而台灣島嶼的特性,正在這全方位的海洋視角,以及多元而客觀的知性力量。那時候,乃
是台灣傳媒企圖心最旺盛的年代,包括報紙在內,都布線世界各地,有志於全球經營,並
積極培養在駐地長期扎根的特派記者。

資訊就是力量。那些年間,台灣人敢於期許自己:小島也可以成為舉起地球的支點!至於
如何本著民主信念而自主發聲,多年後,「半島電視台」(al-jazeera)是一個以小搏大
的成功範例。

相對於我們當年半途放棄的夢想,多年後的此刻,北京深知傳媒的力量,正不惜資源,在
世界各地加緊開台。

站在北京中央的角度,CCTV屬於國家經營,而全球廣設製播點,目標既在衝破西方
CNN、BBC等媒體的壟斷,更意圖將北京觀點傳遞給國際社會,並扭轉西方觀眾對中
國政府的敵意。然而,意識形態的包袱下,CCTV大動作的成效仍有待觀察。畢竟就專
業能力,CCTV不是CNN、新華網也不是BBC,更何況目前資訊開放的時代,文宣
混充新聞只會招致反感。譬如,北京試圖影響國際視聽的動作之一,花錢買版面,把英文
的「中國觀察」(China Watch)夾進「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成為兩報每週
的固定夾頁,就屬於缺乏新意的傳統文宣。

而世人都拭目觀察,這新一波北京的媒體動向—CCTV全球製播網如何開展?又如何結
局?包括管控的北京中央怎麼處理複雜的國際事端?四處挖角來的外國記者是否願意自我
審查?發言尺度若是「一國兩制」:若外國製播的節目適用較寬鬆的標準,那麼,對中國
國內的媒體環境會不會產生撞擊力?

國際傳媒圈試著解讀CCTV的大動作,而最可嘆地是台灣,當對岸熱切參與全球的新聞
運作、並積極爭取在國際間的話語權,這些年間,我們的媒體漸漸放棄了全球視角、讓渡
出原屬於台灣的發聲位置。

對台灣的閱聽大眾,這世界愈來愈褊淺愈八卦。我們的國際新聞,充滿綜藝式的娛樂橋段,
對世界大勢缺乏興趣,名人起居注成為報導的重點。而這是讓媒體環境愈趨弱智的循環:
當新聞行業偏離知識與經驗,資深媒體人只好轉行(或者轉型當「名嘴」),因為記者生
涯並不是可以累積資歷的專業。

當對岸致力於全球布線與長期扎根,而台灣的新聞卻聚焦在獵奇式的軼事花邊,這其中的
差異,侷限我們每個人的心胸,也侷限整個社會的視野。

 

 

全文網址: 平路:我們放棄的夢想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866714.shtml#ixzz1kzJzrZXy

Power By udn.com

--


(節錄自2012-02-20擊敗連勝中的小牛後,外電新聞摘錄)


“The special request I have is for the media back in Taiwan to give
  (my family) space, because they can’t even go to work
  without being bombarded,
  without people following them,” Lin said at Madison Square Garden.

“I want people to respect their privacy.” 


「我有個特別的請求,請台灣媒體給我家人一個空間。因為他們即使去工作,
   還是躲不過媒體的轟炸,走到哪都有人跟著。」

林書豪在賽後接受訪問時表示:「我希望人們尊重他們的隱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