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沒有發明什麼  

2015-04-06

文/阿倫·拉奧(羅輯思維)


矽谷的人們發明的東西很少。計算機並非矽谷的發明,矽谷從未擁有世界上最大
的硬件公司或軟件公司。矽谷沒有發明晶體管、集成電路、個人電腦、互聯網、
萬維網瀏覽器、搜索引擎、社交網站和智能電話。生物科技和綠色科技也並非出
自矽谷。矽谷所起的作用,是使這些技術「迅速傳播」。矽谷有著獨特的,近乎
魔鬼般的嗅覺,能迅速理解一項發明對於社會的可能的顛覆前景,並從中掙到大
錢。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的「創造性破壞」變成了破壞性的創造。這就
是人們談起矽谷是創新工廠時的終極含義。

這些離經叛道的個人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人們,尤其是歐洲人會奇怪,為什麽
矽谷出現在美國?一個簡單的答案就是,總的說來,美國對於這些人才比歐洲友
善,而加州最為友善。西服和領帶是我最喜歡用的比喻。在歐洲,不穿西服、不
打領帶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雇員,所以能在等級階梯中爬升的人往往也是穿著考
究的人,並不一定是知識淵博、精明能幹和具有創造性的人。而在加州,億萬身
價的人穿的也是牛仔褲和T恤衫。

矽谷的故事未能發生在歐洲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歐洲人不願冒險的思維模式。我
親身經歷的故事可以對此做個概括。我曾在一家歐洲的跨國公司工作過10年,每
當一個工程師團隊有一個新產品的想法時,經理人員就會問一個很微妙的問題:
「有人幹過這個嗎?」如果他們回答「是」,經理就會說:「我們太遲了」;如
果他們回答「否」,經理就會說:「那就沒必要了」。這樣,工程師們就沒法做
什麽新東西。而在矽谷,美國人敢於冒險的熱情得以發揚光大。矽谷培育了一種
敢於冒險的文化,進而把它變為一種科學。

矽谷同世界絕大多數地方特別是歐洲的另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是大學教師的思
維方式。歐洲大學是靜止和封建的官僚體制,一名教授就好像一個男爵,他向助
手們賜以恩惠,同時他又是系領導的終身奴僕。與此相反,灣區的高校鼓勵其教
員創辦他們自己的公司。

人們可能會質疑何以矽谷發生在西海岸而不是在美東?後者的居民教育程度更高、
更加富有,而且更加國際化。這個答案與為什麽嬉皮士誕生於舊金山,或者自由
言論運動出現在伯克利是相同的:是一種獨特的反現存體制的情緒,以及一種要
改變世界的堅定信念使然。

關於矽谷的「失敗」的故事被談及的很少。實際上,很多產業在這裡雖然有很強
的基礎,包括當地大學裡的大量研究項目,但都始終未能做大做強,如人工智能、
激光、虛擬現實技術等。

促進矽谷發展的金融因素有很多。然而,當人們在這裡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之後,
矽谷便開始受益於其自產的百萬富翁的慷慨。慈善活動和天使投資為打造創造力
提供了第二助力。「當你還不富裕的時候要有創造性,當你富裕了的時候要支持
創造性。」這可以成為矽谷創業者的座右銘。灣區的生活方式產生的社會壓力讓
你必須「與眾不同」、必須「做到最好」。當靠自己的奮鬥致富的人們聚會時,
他們不只是吹噓自己如何淘到第一桶金,還會談論如何花錢以幫助那些值得幫助
的事業,或為初創公司添翼助飛。在某種意義上,個人奮鬥成就的百萬富翁對於
使之能夠成為百萬富翁的體制懷有感恩之情。這一現象已經成為美國社會肌體的
一部分,在矽谷尤其得到了最為崇高的體現。

因此,矽谷首先是一個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實驗田,然後才是一個科技和創業精神
的實驗田。矽谷通過與烏托邦式的集體主義結成的三角關係,促成了先進科技與
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的結合:矽谷使烏托邦式的集體主義與先進科技結緣(這是社
會學的實驗),與此同時,也使烏托邦式的集體主義與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結緣
(這是經濟學的實驗)。這使矽谷成為了一個多樣的世界。

 

 

節選自《矽谷百年——偉大的科技創新與創業歷程》,作者阿倫·拉奧、
皮埃羅·斯加魯菲,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非常感謝大家創作或推薦好文供大家分享學習,有關稿費支付及知識產權事宜
請發郵件至dushuren@luojilab.com。


圖、文來源:http://tinyurl.com/malclyn

--

(羅振宇回應)

互聯網往往給人一個誤解——
以為那些連接「點」的「線」是最值錢的。
比如現在最有錢的互聯網公司,都是這些連接「線」。
但是我覺得,在不遠的前方,「點」的價值將會爆發。
爆發的方式,是呈現為一堆堆的「點簇」。

就像牛頓和達爾文時代的英國皇家科學院。
就像盛唐時的詩人群落。
就像矽谷。

交流一旦便捷,牛逼人將成堆湧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