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001-XXL  

(圖片來源:http://goo.gl/C5jk8S

11月9日 6:44

文/黃星樺


最近7-11推出一段廣告,演一個男人幫他的前女友去 ibon 買票,前女友來找他拿票
的時候,又跟他說:「再幫我男朋友買一張。」等「前女友」離去,站櫃檯的男店
員問他:「幹嘛不拒絕她?不是都分手了?」男人回答:「誰說分手了就不能幫她
做事情?」

為什麼有人要當「工具人」呢?

(TK 註:以下為文章討論之影片,原版已在一天內下架,此連結為鄉民備份)




有人自願當「工具人」,也有人看不起「工具人」,但其實兩者的成因是一樣的:
異性戀男人貧乏的愛情想像。這其實也不能怪這些異男,因為我們從小被灌輸的典
範愛情,就是「專心致志追求女人」的過程,而「追求女人」就是要想盡辦法「對
女人好」;彷彿這裡有一個積分版,只要你對女人好,累積夠多了她就會答應交往。
這套「愛情劇本」就好比戀愛養成遊戲──女生問問題你要選出正確回答、要記住
對方愛吃什麼、要每天噓寒問暖幫忙做事,解鎖夠多的成就之後,就可以破關。破
關意味著什麼呢?在普遍級遊戲就是可以跟她交往;在十八禁遊戲就是可以上床。

但,這只是齣自以為是的愛情劇本。誰說只要「對女人好」,就是在追女人?又是
誰說,女朋友要用「追」的?難道幫女人買100次 ibon,她就應該要跟你交往嗎?
這種貧乏的愛情想像,其實正是仇女心態和物化女性的成因之一。許多當了「工具
人」卻還是交不到女友的人,常感嘆女人都在利用男人,為她做牛做馬也沒用,女
人最後還是選擇了高富帥。這種「女人負欠於我」的邏輯,就是典型的仇女心態
(且總要擺出一副自己很可憐的樣子)。而那些順利交到女友的男人,則往往以情
場勝手的姿態,擺出自己的「解鎖成就」(女友、正妹),並偶爾對那些交不到女
友的「魯蛇」表示憐憫。這種把女人當戰利品的心態,也正是典型的物化。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就可以理解這則廣告為什麼會被一些平常最沒有性別意識的男
人批評為「缺乏性別意識」──因為這則廣告直接挑戰了異男想像中愛情遊戲應該
要有的樣貌:想盡辦法對女人好,以奪取女人的「交往權」或「交配權」,這樣才
算破關。然而廣告裡的男人顯然不在乎破不破關,就只是要幫她做事而已,這樣就
夠爽了。這對那些一輩子泡在貧乏劇本裡卻還卡關的男人來說,當然無法接受。就
好像有人迷信了一輩子的宗教,有天看到教主說謊的證據,不但不會承認自己被騙,
反而會對戳破謊言的人生氣。

然而男人手上的劇本,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讓我引用一段楊雅晴的話:「(追求者寫的劇本)總是在投射,他只看得到他想看
的,他只看得到他塑造出來的角色。我根本只是一個被他幻想出來的角色,那根本
不是楊雅晴。我看不懂追求者到底在追誰,他在追的根本是一個影子不是我。我隨
便就能嚇跑他們,最簡單又最快的方式就是爆粗口。『幹』一個字就可以讓那些自
以為在追仙女的人跑光。」

這裡的問題在於:女人在這套「愛情故事」裡永遠只是一個美麗的獎賞,得到之後
可以把她娶回家或是搞上床。這套劇本教導我們把女朋友當作一個努力的目標,而
不是一個可以交流感情的對象。如果一個男生追女生追不到,我們會勸他更努力,
每天幫她做早餐、送貴重禮品(結果反而害人家很困擾);但問題可能根本不是他
不夠「努力」,而是他沒有好好把對方當作一個有血有淚有屎有尿的正常人看待。
他不知道對待女人也可以像對待他的朋友一樣,可以一起罵幹,可以深夜一起討論
馬習會。幫人家按一按 ibon 本來就算不了什麼大事,人家拒絕你求歡也沒有什麼了
不起。然而對「愛情故事」裡專一致志的工具人來說,他沒有別套劇本了,追求失
敗就是 game over,既然如此,幹嘛還要幫前女友買票?

如果我是廣告裡那個男的,我就會跟店員說,你玩的是戀愛養成遊戲,我玩的是別
的遊戲。這遊戲也許叫「前女友的姊妹淘」,也許叫「替人作嫁才會爽的M男」。
不是只有搞上床才叫解鎖成就,玩膩了我自會退出,你就別再瞎操心了。





--

註一:楊雅晴〈自婊人生:不給追〉全文,大推:https://goo.gl/euNEnr

註二:有人指出,人跟人之間應該是互相幫忙互相感謝的,但是片中的女主角不是
用這樣的態度,所以會造成反感。我認為這個說法沒有錯,假如用高高在上或頤指
氣使的語氣叫人幫忙,不管對方是普通朋友或前男友都會覺得不舒服。但我在思考
的是,這則廣告所引發的「不舒服」只有這樣嗎?假設其他條件相同的話,請前男
友和請普通朋友買東西會不會有不同的意義?我想可能還是會有的,就算女主角是
用比較禮貌且貼心的態度請求幫忙買票,「前男友」這個身分恐怕還是會引發焦慮,
包括來自現任男友的焦慮以及前男友本人的焦慮。我想問的是這個焦慮的來源為何?
我嘗試提出的解釋是,現任男友會認為前男友的幫助是個「威脅」,因為在典範愛
情劇本裡,幫忙買票會被理解為追求手段;而工具人則容易感到悲情,因為覺得自
己的追求手段都沒有用。

當然,如同留言中 Steve Lu 所指出的,我所稱的典範愛情劇本也許並沒有我原先
設想的這麼「主流」,而某些工具人也或許對於「追求」並不抱持希望。所以我的
說法也許也有刻板印象化「主流愛情模式」或「工具人情結」的危險。但我還是認
為,無論是典範愛情或工具人情結,多少還是對我們社會的「愛情想像」有所侷限,
否則我們無法解釋為什麼多數時候「工具人」帶有悲情意味。如果「工具人」真的
對於能否「追」到女生不抱希望,而是單純想要幫忙就好,那應該不會帶有悲情意
味。

註三:看了 Steve Lu 的留言,也許我應該稍微修正我的說法:並不是這個廣告挑戰
了愛情典範的敘事,而是這個失敗的結局挑起了廣大異男在這套劇本當中蒙受的種種
挫折和悲情。但是廣告裡那男的到底有沒有蒙受廣大異男自以為有共鳴的「挫折和悲
情」?還是其實他做得很愉快?單從廣告中並無法有固定的詮釋,只不過主流的詮釋
是把那男的當作標準「工具人」而已。所以這則廣告所提出的真正的挑戰在於,觀眾
是否一開始就要拿典範愛情劇本的「前理解」去看這則廣告?不得不說,我之所以有
動力寫這篇文章,就是我清楚感受到我和廣大異男對這則廣告的感受差距。我自己看
到這則廣告的時候,反而是很喜歡那個女主角,因為她顯然知道自己在玩什麼遊戲。
為什麼我的閱讀跟「主流」閱讀有這樣的差距?我目前想到的答案就是,也許我並不
是帶著典範愛情劇本的「前理解」在看的,所以並不會認為男主角在浪費可以拿來追
其他女人的「成本」,也不會認為女主角討到了什麼了不起的「好處」。

如果是要求普通朋友幫男朋友買票,這種舉手之勞根本不會有人放在心上吧?但為什
麼要求前男友買票,就會產生戲劇張力?可見女主角惹人厭真正的原因不在於她靠著
性別結構拿到了什麼好處,重點還是在於這種行為危及到了典範愛情劇本所規定的
「交配權」誰屬。當然,這不意味著我的詮釋比較對或比較好,只是想要藉由指出
「另類」閱讀的可能性,來替陷在典範愛情劇本中的主流觀點鑿開一些「悲情」或
「仇女」之外的出路。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wagaboa/posts/1169690333044349

--

補充閱讀:

[回文] 破解「騎士症候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