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don-2742625_1280.jpg

 

(圖片來源:https://tinyurl.com/ybx2v7tj

文/TK

 

(一)

 

看到博愛座上有人,我個人是不會太大驚小怪,就當成是有個位子有人正在坐。覺得用一種
泛道德化的方式去檢驗他人行為,這會是永遠沒有終點、結論的爭辯。

沒有認為白髮蒼蒼的人,才有坐上去的權利,有些人因為基因的緣故,三十歲不到就一頭少
年白,有些人年紀很大了還是黑髮烏溜溜。統一的外在評判標準,仔細想想,皆藏著失準的
風險。

 

同理,我也不認為年輕人就不能去坐。如果他剛剛在球場上大翻船,當時爬起來覺得還好。
回家的路上,腳踝扭著扭著,覺得有點不太對勁,開始劇烈疼痛,他一時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
臨時需要地方先歇一歇,把身體的重量從腳掌分散掉,正好上了車,他看到博愛座沒有人,
當然可以選坐。

 

我的理解是,這就是位子,沒有本來就該屬於誰,誰先看到,誰需要,誰就坐。如果你一定
要聽到理由,要符合身份才能坐,你需要動用的成本,將會非常高。

 

拿著泛道德化的弓箭去質詢對方身份,若是碰到本文作者(一位在做化療的年輕癌友),而
你那一刻突然發現,原來這人一直試圖讓自己看起來像一般正常生活的人,沒有病樣,站在
人情世故的邏輯,除了你被迫要放棄掉跟他的位子爭奪戰,另外,你還欠他一個當眾的,
真心的道歉。

 

這樣的結果真的有比較好嗎?我個人是蠻懷疑的。

 

討位子,在我看來一直是一個高風險的起手式,因為針對你所揣測的對象,至少超過一半是
負面表述,而對於自己「理應」該得到的東西,太過於理所當然,缺乏自我批判的視角。

 

太想懷疑,一定要聽到對方親自解釋憑什麼他可以坐上去。如果每一個陌生人都需要跟你解釋
一番,再深入一點問:聽完每一個人的理由,是否你就真的服氣了?

 

我覺得也未必。

 

因為你可能還會繼續懷疑:他的理由是假的。

 

一路追問下去,究竟是怎樣的人可以坐上去?你真的認為自己有辦法判斷嗎?

 

回過頭來,進一步問,為什麼這件事,別人需要聽從你的判斷?

 

說到底,就是對於他人自我判斷的不信任。所以下意識就是想要挑戰,而不是理解。或許真的
可以抓到漏網之魚,但,效益有多少?

 

如果當一個「對他人是否合乎使用博愛座」的懷疑論者,長期下來,是否真的會讓你成為一個
更具備同理心,群居意識的人?而我覺得討位者,最困難的,就是從外部視角,檢驗自己的這
一個動機。

 

動機,有時候是最難以啟齒,最想跳過自我批判這一關的。

 

--

 

(二)
 
以下這一塊,我想開展的分析對象,其實是討位者,也就是那些此刻站著,但覺得自己應該
要坐下的人。
 
大約幾年前,曾經遇到有人討論博愛座的讓座問題。讀完,也思考了許久,這整件事我衡量
到的,比較是另一個更大的隱憂,就是:「希望被讓座者」在社交技巧上的匱乏。
 
好,這是什麼碗糕?
 
何謂社交技巧?
 
我自己覺得,在讓座這件事上,要求的也是溝通的綜合能力:包括詢問、談判、求救。過程
如果給對方的感覺很差,你只講完了你想講的,但就是無法讓別人發自內心願意幫助你。因為
你表達需要的途徑,只有怒氣,沒有方法。
 
如果是我需要這個位子,而對方先坐著,那位子本來就是他可以選擇要不要讓給我。是我犯傻,
因為我明明需要一直坐著,卻沒上計程車,選擇搭了大眾運輸。好,既然上了大眾運輸,感到
需要幫忙,考驗的就是社交技巧。
 
直球對決。
 
仔細一看,寶物袋裡面,之前根本沒有添購這項武器,你要怎麼作戰?
 
「一個沒坐上位子的人看著不該坐上位子的人但對方看到自己又沒有主動讓座」的狀況,就是
當事人可以選擇談判啟動的時刻。
 
當事人(這篇著重在講討位者)能否完整講出自己的困境,並且不要求對方一定得答應,讓對方
感受你的尊重,讓他們知道自己保有拒絕你的權利。這才是有氣度、格局的求救。
 
畢竟別忘了,這是公開場合,而你們是陌生人。對方不帶有聽你訓誡的義務。你可以一直搬出
一堆事實,卻完全沒有成效。
 
因為你忘記,你其實是在尋求幫忙。
 
帶著這個前提的提問,我認為一個聽得懂人話的人,會知道你是否需要幫助。當然,你要讓他
自由決定,是否要對你伸出手,那種「別人看到我怎樣本來就該怎麼樣啊為何還需要我來開口
講呢」的心態,我反而覺得才是需要被調整、修正的課題。
 
有些討位者,一開口就帶著難以壓抑的蔑視與挑戰,在我看來,遭拒絕或是不歡而散,絕對是
可預期的後果。這不牽扯你是哪一個世代,不懂得講話,不理解如何與他人舒服地溝通,本來
就是吃虧。無關你以前在其他場合有多虎虎生風,而現在又有多需要幫助。
 
有求於他人,別人(包含路人)觀察你的整體表現,你真的是個「有求於他人」的求助者嗎?
 
我只知道,必輸的起手式,就是直接霸氣開啟訓誡模式,或是張牙舞爪曬年齡,亮資歷,或是
用敵意的語氣,使用道德核武器:亮病歷。
 
在我看來,討位的失敗,是缺乏談判力,又害怕被拒絕,各種因素交雜下的悲劇。
 
用錯誤的方式求救,導致糟糕的結果,只能回到安全地帶,一陣痛罵,感嘆社會無望,其實背後,
是為了修復自己受傷的自尊。
 
我認為有時候博愛座並不是什麼倫理問題,而是社交能力低落的彰顯。
 
樹敵本來就不難,跟隨己心就好(罵人哪需要什麼學習)。
 
最挑戰的是,短短幾秒內展現修為、素養、困境,讓對方喜歡你,並且願意配合你。就算沒有
誠意,至少也要搬出演技。
 
別人願意讓座給你,倒不是因為你的理由將他說服,而是他認為你比他更需要這個位子,而且
你是一個好人,願意尊重他的人。
 
這樣講很抽象,但我多年下來的觀察確實是這樣。
 
生活無處不是談判,最厲害的人,在開口的第一句,就直接贏了。
 
我們總是聽到許多抱怨。因為抱怨的大多是輸家。
 
而贏家經常是選擇沈默的。
arrow
arrow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