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吳典蓉

2011-05-20 中國時報

      近來朝野政黨領袖都很愛談「世代正義」,下一代年輕人的幸福忽然備受關注。不過,若談到話語權,
年輕人還是失聲的一代,任由成人世界隨意詮釋他們的世界。

      例如,日前有一個機構進行了「青少年使用電話調查」,結果發現,九成三的青少年要是沒帶手機、或
是手機沒電,就會有焦慮感;三成三的青少年沒有手機,會覺得生活很無聊;近二成則擔心會和朋友脫節。

      我很好奇,如果同樣的研究,調查的對象是全體民眾,結果會有多大的不同?愛用手機並不是青少年
獨特現象,有人形容,手機就像我們腳上穿的鞋子,已是生活必需品,大概沒有人會忘記穿鞋子出門。同
樣的,多數人如果忘了手機,一定會折返家門去拿。

      記得影集《欲望城市》有一集的內容是,一名帥哥猝死,大都會中一群不太熟的朋友去憑弔時,手機聲
忽然自棺木中響起;這當然是黑色喜劇,但我們在真實人生中與手機的關係,確實早就是「須臾不離、至死
方休」。

      因此,當我們批評青少年過度使用手機、已造成學習干擾時,可能也要反躬自省,成人使用手機時,何
嘗不是已經「過度」到公私不分的地步。

      很自然的,手機已成為個人最隱私的空間,親密如夫妻、情人都不宜強要分享。日前有一個男子就是因
為偷看女友簡訊,被檢察官以妨害祕密罪起訴。只是,私密的手機,卻常常大刺刺的反過來侵入公共空間;
例如,前幾天我參加一場莊嚴的紀念活動,帶頭禱告的牧師在台上念禱詞時,他的手機竟然一度響起,看來,
再神聖的儀式,也阻擋不了手機的魅力。

      和多數文明國家一樣,台灣人在公車、捷運上,不太會拿著手機大聲講話,通行的禮儀規範就是發簡訊;
但在其他公共場所就不一定了,從前我們有宴會時,會認為將手機擺在餐桌上、一副心有旁騖的模樣,並不
是很禮貌,現在大家一上桌,手機先就定位,免得漏接重要來電。

      甚至,連在工作、開會的場合,大家也都堂而皇之的讓手機登上檯面;只要是別人發言的時間,就可偶
爾檢查一下簡訊、看一下mail。開會不專心,不但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小祕密,事實上,這種辦公室文化也是
受到鼓勵的,因為這表示你能力好、可以一心多用,而且工作認真,隨時準備處理突發狀況。更重要的是,
你也願意讓老闆永遠可以找到你。

      這樣的手機文化已經改寫了我們的餐桌禮儀、辦公室的規範;只是,多數人可以捫心自問,一天不帶手
機,能漏接幾通重要電話?雖然如此,我們的生命中已經不能沒有手機了,這不只是青少年的問題而已。


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11201105200046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