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勞真相  

有一位已經發表聲明,另外兩位是誰目前還沒有人出面。
(如果真有如週刊所言,是綜合幾位受訪者的故事)

但是我還是認為,不論這整起事件狀況為何,
當這個國家許多非常嚴重的現象,
只能用最「偏激」的方式才能稍稍引起政府或是輿論有所注意時,
其實我們已經在一種惡性循環中,久久無法抽身了。

你,我,我們每一個人都被綁在一起,沒有人離得開。

澳洲名校屠夫打工事件,充其量,只是個導火線,
我不敢說「所以一切都是假的,不存在,大學畢業生都過得很好」;
更不同意頻譜的另一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再也不要相信任何媒體」。

陳沖在節目上有言:這個國家的結構出了問題,而今天,只是我們付上代價的時刻。

日本片《橫山家之味》有個對白深深打動我心。

「無人能怪罪,才是最痛苦的。」

仔細想想,真是耐人尋味的一句話 。


--

2012-09-16 17:20

澄清,本人不是當事人,以下內容轉載自 PTT,恕不接受任何媒體朋友的約訪。
另外,在此重申,媒體應該秉持公正客觀的報導,
絕不支持《今周刊》為炒作新聞而捏造事實,甚至消費清大經濟系的名譽。

原文連結:http://www.8z1.net/a1347798147.html

就今周刊 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 發刊日期:2012.09.12 這篇 發出以下幾點聲明:
 

1. 今周刊未經本人同意 登載於封面故事,且未經任何告知逕行出刊。

2. 經本人今日致電今周刊求證, 該副總編輯表示,此篇專題為多位背包客的故事,但只以我的
第一人稱去表達,十足移花接木,指鹿為馬。

3. 本人僅與該作者通過兩次電話,內容僅僅閒聊澳洲生活起居內容,生活經驗,從未答應接受
單人專訪,今周刊此專題內文與事實有嚴重出入。

4. 本人整段談話從未與對方談論到學校,而記者也僅僅在談話的最後詢問『為什麼清大畢業會
想來澳洲打工』這樣的問題,但標題卻十足的消費清大,我表示強烈不滿與抗議。

5. 本人未收一分一毛稿酬,也並不知道將刊登於封面故事,當初僅僅是受我在今周刊友人之託,
因他們要做打工旅行專題,分享一下澳洲生活經驗,殊不知變成如此負面及聳動。

-- 

以下簡述事情經過

約兩週前,我的大學同學FB丟我訊息跟我閒聊,有提到說他們今週刊的主管,最近做一篇打工
旅行的專題,不知道我能不能分享一下經驗,出國以來我受過很多背包客的幫助,也很多人樂
於無私分享,所以我就答應他了,大概一週前,該名副主編打來澳洲給我,表明只是要閒聊了
解一下澳洲的生活,我只簡述了我的工作內容,飲食起居,及來澳洲的目的。

我只是講了『我目前的狀況,來澳洲以來,只做過洋蔥工廠跟肉廠,薪水條件如何,上班時間
如何,生活條件也不錯,我表明來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希望附加價值英文能力增加,離開澳洲
之前會去旅行。』其他都是今周刊子虛烏有,移花接木。

今周刊內文幾乎完全瞎掰,什麼欠學負債,什麼朋友看醫生看不起回台灣,什麼農場像猶太人
集中營,什麼餐廳端盤子被fire,從未發生且子虛烏有的,最扯的是後面種族歧視跟仲介那段,
掰到有點扯,我只是跟他分享我的看法,『我覺得在這邊的中國人都很會做生意,一條龍的經
營方式,掌握工作機會就掌握通路,延伸下來的租屋、租車、二手車買賣,真的很會賺錢。』
『澳洲人很愛喝酒,路上有些醉漢很喜歡對亞洲人叫囂』結果就變成什麼種族歧視,仲介對女
生毛手毛腳。最扯的是瞎掰什麼室友哭哭啼啼哭訴,會不會太扯。

總結,有說過的話我絕對會認,我就是來賺錢的,希望能帶錢回去,也希望英文變好,因為要
集二簽,所以我選擇在肉廠工作,我覺得出賣體力賺的錢比出賣良心賺的錢心安理得的多,但
那些沒說過的話全部掛在我頭上我完全不能接受。

另外今天我看到報導的感覺,就是他媽的被婊了,沒有經過我同意,也沒有告知,沒有尊重,
感覺就想是你跟朋友前幾天電話聊天的內容,過幾天就變雜誌封面了,很扯,重點是內容還是
幾乎都假的。

最後,我要向被這件事情牽扯到的人道歉,被消費最大的就是清大,十分對不起,另外肉廠的
同事,澳洲的背包客們,我十分抱歉,讓大家汙名化了。 澳洲夢就像健達出奇蛋,每個人都
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硬要冠上台勞兩個 字何其沉重,最後是我家的長輩,目前
媒體報導太多子虛烏有的內容,曾嵾殺人,多幾次 老人家也受不了。

今週刊如果不能給我滿意的處理方式,我不排除投書到其他媒體澄清。

--

拒絕22K的人生

Yahoo!奇摩 – 2012年9月17日 下午7:06

文/程金蘭

(專欄作家,前《中時晚報》記者主跑過市政、政治,資深媒體工作者,文章固定每週一刊出。)

 
 

70、80後的人生嚮往和人生圖像,在清華大學經濟畢業生捨「理專」工作,「屈就」澳洲畜
牧業分裝工的故事中,全面顛覆。國立大學台、清、成、交畢業將有美好就業、完滿人生的真
諦被畫上問號。

蘋果日報17日頭版新聞報導,碩士生搶大賣場第一線的殺魚、賣菜營業員,月薪二萬五千元。
二版追蹤今周刊的主人翁,刊登去澳洲宰羊打工週薪二萬四千元和更多的台灣去的打工族。對
比之下,留台灣?去澳洲?

快逃。不是為了逃避現狀,而是面對現實。今周刋提出一個拒絕22K人生的策略。不論是綜合
一個人、二個人還是三個人的故事。這是一個現象。台灣青年逃離22K人生的一種選擇,一種
方式。

人生需要規劃。如何生存、如何生活,是一個課本沒教的嚴肅課題。把書唸好不代表人生保
證。你的人生值多少錢?是政府的公定價22K?企業的25000?要不要賣?不賣,良禽擇木
而居!互有選擇權,那刻苦耐勞、培養吃苦力也是一種能力。當草莓族不再草莓、水蜜桃族
不再是碰不得、摸不得的嬌貴時,為什麼社會要譁然?

台灣社會有多少高尚的白領「正業」?而農林漁牧礦「不務正業」又如何?

在真實的台灣,研究所畢業,不管在大學校內還是校外,似乎都找不到一個教育程度能夠相當
的工作,可是一定得賺錢、而且要盡快,按照規定,在課業結束後,必須在期限內,償還為期
五、六年級的助學貸款,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求能夠找到工作,還能挑嗎?

「先求有,再求好。」這是總統馬英九在文藻面對年輕學子講的話。台灣最高領導人無法承諾
改變職場結構的壓力、對人生的擠壓。就連時下一般人資專家建言,也是畢業即失業,經歷欄
一片空白,必須累積資歷,委屈就業。但是透過這種方式堆疊人生,有什麼機會?難道學以致
用,是古老傳說,也是難以等待的苦澀的奇蹟?

失業問題,高學歷高失業,不是新鮮事,這現實的荒漠,早已發生,但直到現在才被「國立清
華大學畢業」到「澳洲當屠夫」去做「台勞」這幾個刺痛社會人心的事件 串聯,「火山爆發」
引爆爭論。真的僅是個案?真的「眾人皆差,我還好嗎?」馬政府官員繼續漠視教育制度和就
業現場脫節,繼續用淡定、用否認處理青年勞力輸 出危機,只會加速台灣青年奪門奔逃。

台灣二十年前中小企業帶著資金外流找機會,十年前技術人員跟著工作移岀,現在青年則勞力
外移?遷徙是一首流浪的老歌。當澳洲是台灣青年賺第一桶金的淘金窟故事被大量討論宣傳,
流動就加速,將有更多前仆後繼的人奔向澳洲。

政府外交部官方的統計數據會說話,去年13000件,今年上半年赴澳打工的申請案9600件,
比去年同期増加五成,現今透過媒體網路報導討論,現在到年底的 申請勢將更激增,達倍數
成長。只要去看看捷星、Tiger 等平價飛機載著一艙艙滿滿的背包客飛去澳洲,就可以看見
working holiday 打工度假是一種機會,一種用腳投票,我拒絕、我不想要22k人生框限的
奔逃,一種人生的希望。

 

來源:http://tinyurl.com/8bwqny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