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報紙文化的畸形怪胎:影劇版 / 郭力昕
(本文作者為媒體改造學社成員、影像評論者、政大廣電系講師)
《蘋果日報》登台至今,給台灣的報紙媒體(以及電視、雜誌等
其他媒體)極大的衝擊,讓本土的媒體跟著它的主旋律起舞,一起
淪喪,自我葬送在惡質、拙劣的商業品味裡。但是,台灣報紙的影
劇版文化,倒是在蘋果日報登陸前,就早已存在於我們的報紙內容
中,不是蘋日帶來的。當然,蘋日的登陸,讓本地報紙的影劇版,
依舊拼命向這個粗鄙不堪的香港報紙看齊,把版面從內容到排版變
得更加蘋果化,比賽低俗與無聊。
「影劇版」這個個東西,是華人報紙媒體的一個怪胎。它源自於華
人社會對影視明星與演藝人員的窺視興趣和「需要」。過去以來,
華人社會在社會位置與價值認定上,對影劇明星一向是輕視的,不
認為那是個高尚的、甚至正經的行業。因此,我們心理上對演藝人
員進行的集體窺看,可能覺得像是窺視動物園裡的動物般的「正
當」和理直氣壯。當許多嚴肅認真的影視演藝工作者,今日已經藉
著他們的努力與成績,掙回了他們應有的專業尊嚴與社會位置時,
台灣媒體還是如此興緻盎然地以八卦偷窺的角度,大肆報導他們的
各種隱私與瑣事,何故?
有人說,偷窺明星或公眾人物的隱私,是人們的正常心理。壹集團
的那些報紙和週刊,只是滿足了人們的普遍正常慾望──何況他們
的八卦新聞做得真是「專業」呢。也有人說,西方國家一樣有八卦
報刊,挖人隱私的程度絕不遜於台灣媒體的影劇版。這些說詞,好
像可以合理化台灣媒體繼續朝著蘋果化、狗仔化的方向,維持並發
揚我們的影劇版文化。
然而,西方國家的八卦狗仔資訊,清楚的區隔在專門販售這類資訊
的小型畫報上。你不會在一個堂堂全國性的、有歷史與專業名聲的
質報裡,看到像台灣「影劇版」這樣的東西。翻翻英國的《衛報》
、《獨立報》、《觀察家報》,美國的《紐約時報》,或法國的
《世界報》、《解放報》等等,他們每天也都有很大篇幅的影視、
演藝文化的新聞與評論,但是不會有明星的起居注,或對他們身
體、隱私極盡剝削之能事的那些垃圾資訊。影視新聞就是文化新聞
的一個重要部分,常佔據一整落的報紙篇幅;但是在這一落也會被
稱之為「娛樂新聞」的國外報紙裡,讀者能夠看到的,遠遠不只是
消費性的娛樂資訊,也有很多讓讀者得到深度資訊和觀點的專題與
評論文章。至少他們絕對不會、也不屑將八卦小報的那類垃圾資
訊,放到自己的版面上,降低報紙的風格與功能。
我們回頭看看號稱全國性大報/質報的國內三大報紙,是怎麼處理
「影劇版」資訊的。隨機採樣的以2007年11月14日的報紙為例,
三家本地大報的D落(影視娛樂新聞版面)裡充斥著的,是這些標
題與內容:《中國時報》的「娛樂焦點」裡,D1的頭題是「李嘉
自爆曾送金城武回家」,D2的頭題是「吳宗憲硬拉青峰扮娘」,
D6的頭題是「陶子抬出老媽捧菲哥」,D8的頭題則是「東山紀之
獨情傷、和內山理名吹了」;《自由時報》的「影視名人」落,
從標題字體到排版美編,完全模仿蘋日,等而下之的搞那一套影劇
八卦,各版標題包括「余筱萍配對綠衣男、范植偉臭臉當電燈泡」
、「青峰啵初戀、撇gay愛女生」、「Energy反骨換愛、掀櫻桃幫
裙子」等等不勝枚舉的垃圾新聞;《聯合報》的「影視體育」落,
相對地有較多一些的「正常」影視新聞資訊,但各版內容中,仍滿
佈著例如「王瑞玲爆料曾和趙寧拍拖」、「秀上億紅寶石、蕭薔年
曆貴氣」、「胡瓜精蟲活跳跳、再當爹沒問題」之類的標題與
「新聞」。
《自由時報》不是號稱本土第一大報嗎?《中國時報》不是自詡
最具人文內涵、最受知識份子和意見領袖欣賞的報紙嗎?《聯合
報》不是長期自認是最具新聞專業水平的報紙嗎?他們為什麼非
要把自己弄得四不像、前面質報後面黃色小報、上半身打領帶下
半身又賣屁股呢?台灣這些報紙媒體的經營者與主事者,難道就
真的只剩下那一點可憐的、毫無想像力與眼界的爛招,只能夠如
此維繫著一種自我作賤的影劇版文化,以爭奪那點廣告市場、並
共同繼續做爛台灣的影視文化嗎?台灣這些年逐漸培養起來的一
代代懂得將影視演藝看成「文化藝術」、而非「八卦材料」的讀
者世代,難道仍不需要、或仍不懂得閱讀國外質報裡那樣的影藝
新聞?那樣的新聞,一定會沒有閱報率與廣告市場?是誰把我們
的影劇文化給綁死在「影劇版」垃圾裡、自我設限它可以寬廣和
優質的揮灑空間?
如果台灣這幾個號稱全國大報的報老闆,沒有任何勇氣、想像力
或專業能力,改變台灣的影劇版文化的話,做為讀者的我們,為
什麼還要繼續看這樣的報紙?期待新世代的媒體讀者,有決心拒
絕這些大報的影劇版文化,不必再被那些垃圾資訊,繼續耗費自
己的眼神與時間。進而,讓我們以做自己的媒體,創造台灣社會
應該有的有營養的影視資訊和文化,並終結台灣長期以來的「影
劇版文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