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019  

(影像來源:TK @Washington Library, Chicago)

文/skykissx


胡晴舫的這篇文章讓我想到吳介民老師寫的〈第三種中國想像〉,這篇文章給我蠻大的
啟發。還有另一篇朱立熙老師寫的〈反韓哈韓都要知韓〉。這兩篇文章都讓我反省我對
中國與韓國矛盾的情緒。也讓自己檢視某些關於這兩個國家的種種再現,是否太片面,
或是過於浪漫化與妖魔化。閱讀這三篇文章讓我產生的想法是:如果以各國的公民社會
為另外一種國際觀的切入點與連結點,重新檢視東亞與東南亞(日、韓、中、星、港、
泰國、越南.....)的各種社會與文化現象,能否開展出一個新的視野,有別於有口號但卻
缺乏實質內涵的「國際觀」,重視帳面數字成長而沒有人文關懷的眼光?

以下算是我對於中國、韓國、香港的一些觀察與碎念。
 

先談談這幾年,我對於韓國的理解與認識的轉變。以我個人的生命經驗來區分 (並不是
很正式與精準的區分) 我會分成有三波韓流。第一波是我國三(2000)的時候,那時候
國中同學在迷S.E.S、H.O.T、藍色生死戀、酷龍,之後的一年後就是〈我的野蠻女友〉
這一部紅到不行的韓國電影。接著就是2002年世足賽,令人痛恨的作弊事件,印象中
對韓國比較強烈的厭惡感大概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不過有趣的是,那也差不多是記憶
裡第二波韓流要開始的時候,差不多04年前後。

這一波大概是大長今、冬季戀歌之類的偶像劇開始在台灣越來越紅,後來成為商業雜誌
啟示的範本,也變成我在2009上課時老師提到的一個範例,但對我而言當它成為範例
時再談的是過去的韓流,並沒有切合到我所謂感受到的第三波韓流。差不多是這兩年
(2010~2011)吧,我覺得有種被大舉入侵的感覺,韓國綜藝節目我覺得是一個指標,
還有無數的新的藝人團體:S.J、少女時代、2am、 2pm、 bigbang ss501、
SNDS、玄彬、金賢重、張根碩......(意外發現我知道不少 orz...)還有很多多到我記
不住的有的沒的的團體。有一些台灣藝人的音樂與偶像團體打造方式開始仿造韓國,
以及坊間越來越多的韓國美妝店,都讓我感受這一波比上一波更來得無孔不入。我在
猜現在20歲以下的青少年所成長的流行文化背景,可能和我們成長是以日本流行文化
為主不太一樣,受到韓國流行文化影響的比重可能更重一些吧。但真正讓我著迷與尊
敬的反而不是這些戲劇與藝人,反倒是在這幾波「韓流」中賣得慘不忍睹的韓國電影。

誠如,上一段所說情感上我並不是很喜歡韓國人,但是當我看了奉俊昊的〈殺人回憶〉
與〈非常母親〉後,讓我對韓國電影大大改觀,或者說即便我討厭韓國人,但我覺得
真的不能不看韓國電影。奉俊昊給我的衝擊是怎麼有人可以把商業電影拍得好看卻不
失深刻的批判與反省。後來一查他的背景是延世大學社會系的,他進大學的時候,正
值八零年代,與台灣一樣那也是一個學運奔騰的時代。因為他的作品觸及到的一些議
題,我才去了解韓國的政治民主化的歷史 (參見光州行腳 韓國轉型正義的歷史現場討
論串),驚訝的發現台灣與韓國在民主化的過程中是那麼像,而且也驚訝地發現自己對
於韓國了解的偏狹。這一點也讓我反省到甚麼是「國際觀」以及我是以甚麼方式在理
解一個國家的。自我反省的結果是多半是從流行文化與消費的形式在理解一個國家,
以食物作為指認異國的符碼(韓國菜、泰國菜),既有的旅遊路線與電影(好比從泰國
恐怖片去想像泰國,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沒接觸過甚麼泰國人),比較缺乏政治經濟與
歷史發展的認知,同樣地,這一點也反映在我對於台灣的認知上,很慚愧地說,對於
台灣經濟政治發展與過往的歷史我也不是那麼了解,也沒那麼在意。以前學社會學時,
最無感的就是政治與經濟社會學,不過後來發現要迴避掉這些討論是不可能的,並且
自身之所以這樣「無感」也可能與政治經轉型有關。

後來,從政治經濟轉型、工運學運、藝文創作、具有人文關懷與批判的電影中我發現
了另一個我沒想過的韓國。

同樣的觀點轉換也出現在我對於中國與香港的理解,對於中國與香港的想像也多半是
鐵板一塊。對於中國就是一種莫名的排斥感(我在想對於某個國家的喜愛與厭惡究竟
有多少是受到媒體與教科書部分再現的結果,扣掉這些後有沒有一個更全面一點
的理解)。看了吳介民老師的文章後,開始去想中國與香港的公民社會、文化評論、
社會運動的狀況是怎麼樣,我過去會不會因為自己某種同質化的刻板印象而忽略去挖
掘這方面豐富的生命力。

去年在寫有關香港印象的文章時,問一下身邊的人香港的印象為何,有人提到一個觀
點是「香港沒有24小時的書店,香港沒有台灣這麼有文化。」,我就在想這是真的嗎?
後來看了幾篇相關的討論(見參考資料),又讓我更加思考說究竟甚麼叫有文化,文化
為什麼重要?我看到的香港與台灣又是幾分之幾的香港與台灣?去年有次在研究室和
中睿學長聊到兩地社運的狀況,也讓我收穫不少。這些刺激與思考都有助於我看到以往
沒看到的面向,無論是別人或自己的部分。希望之後能夠看更多世界各地優秀、深刻
對於社會與文化現象的思考。

 



參考資料:


第三種中國想像◎吳介民
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org/ArtShow.aspx?AID=7074

反韓哈韓都要知韓◎朱立熙
http://www.rickchu.net/detail.php?rc_id=1666&rc_stid=14

光州行腳 韓國轉型正義的歷史現場◎楊雅祺
http://tinyurl.com/44nn8bg
另外可以搜尋本版 光州行腳 韓國轉型正義的歷史現場此標題的討論串

十年愛恨論韓國◎柯裕棻
http://www.wretch.cc/blog/oolong1001/5565074

Fran私觀點淺、雜/談、想台灣的文化/文化評論問題
http://blog.roodo.com/franwu/archives/12995067.html

台灣比香港更有文化? 張鐵志
http://blog.roodo.com/SoundsandFury/archives/12847411.html

梁文道‧台北書市的沒落
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3429?page=8

梁文道說台灣評論風氣
http://arnoldii.wordpress.com/2010/02/08/17087/

廖偉棠 中國「下流」文化社會
http://giligooloo-libris.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wghome 的頭像
    twghome

    The Chosen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