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氣象預測解析/降雨預報準度 20年只增5%

2009.09.14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


莫拉克颱風挾帶破紀錄的雨勢重創南台灣,颱風期間一、兩天內累積的雨量,就有平常一年雨量
那麼多。綜觀台灣颱風史,雨所帶來的災害遠超過風所帶來的災害,但在氣象預報上始終對雨量
預報沒轍。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林秀雯解釋,目前雨量預報的「準度」是採取「預兆得分」的方式評
估,就是預報單位先預測100毫米的雨量會下的範圍,再跟實際上這100毫米雨量下的範圍比較,
取兩者的交集,目前國際上雨量預報的準度大約只有兩到三成,也就是交集的部分只有20%到
30%。

一般而言,降雨預報以「定性」為主,就是描述未來會下「大雨」、「豪雨」、「超大豪雨」等
描述,根據氣象局的定義,大雨是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50毫米以上,且其中至少有1小時雨量達
15毫米以上的降雨現象;而豪雨則是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130毫米以上。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說,全世界只有台灣公布風雨預測的「定量」結果,也就是先預估未
來會下多少毫米的雨量,最初是因應防災的需求才發展的。

但降雨不容易預測,「要看地形、土壤結構,水氣含量,甚至連植被都要考慮進去」,考慮因素
愈多,要計算的便愈多;他不諱言,「現在的模式誤差還很大」,這幾年投注了不少經費以改進
降雨預報,但20年來只進步5%。

台灣大學大氣系講座教授陳泰然認為,定量雨量預報還牽涉到包括大氣內部各種尺度氣象、季節、
地形、緯度等因素,比溫度預報難多了,「是21世紀預報最大考驗」。

台大大氣系教授周仲島表示,颱風可以分成「風颱風」和「雨颱風」,颱風是否會帶來驚人雨量,
要從颱風結構、特性和外在環境分析。像91年的納莉颱風,威力並不強,從美國太空總署衛星雷
達分析,它的風不結實,但雨卻非常驚人。

而去年的卡玫基和今年的莫拉克颱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中心登陸地點與災害發生的地點距
離很遠,都在周圍數百公里之外。卡玫基在花蓮登陸,卻造成台中、高雄大雨;莫拉克也是在花
蓮登陸,災情卻在台東、屏東、嘉義、高雄。

周仲島強調,這兩個颱風帶來的警訊就是颱風和周遭環境,像是季風交互作用、颱風外圍環流,
可能造成台灣西部、西南部重大災情。

陳泰然則指出,海上的資料太少是目前預報上的一大困境。當颱風進到台灣陸地200公里以內時,
陸上的氣象雷達就可以蒐集資訊,但在外圍海上只能靠衛星或飛機觀測,加上和數值模式推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wghome 的頭像
    twghome

    The Chosen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