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靈光乍現之後─淺談戲劇節目腳本寫作


文/陳世杰(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


前言

戲劇「編劇」究竟在做什麼?簡單地說,就是把個人腦海中構思的情節、對白
與畫面,透過文字描述出來成為腳本。爾後腳本經由與導演、製作人的共同討
論,並在達成共識後進行調整與修改,最後方能利用影像聲光的技巧將其呈現
出來,成為我們在媒體中所看到的戲劇節目。

然而,一般人對於劇本的觀念,多半停留在只有對話格式的既定印象上,或是
當然耳地認為寫腳本就跟小說一樣,只要把一個故事用文字敘述出就行了;使
得不少初學者往往寫出既無戲劇動作、又缺乏畫面想像,甚至根本無法執行拍
攝的文案劇。

目前坊間有關劇本寫作的書籍不少,但各家之言均各有所本,並無一定的規則
可循。這點常使得不少想學撰寫戲劇腳本的初學者望之怯步,不知道該如何適
從。其實,在某種特殊或特定的時空環境之下,對於什麼叫做「好」的腳本,
確實有其主觀的美學標準,但這並不意謂著「好的腳本」就該定於一尊,一定
得用某個大師的理論或學說,來框住每個人的創意與想像力。因為,即使為人
稱道的戲劇理論,也是從諸多成功劇作中,所整理歸納出來的大原則而已。因
此,有心想從事劇本寫作的人士,即使不是科班出身,也大可不必心存畏懼;
只要對創作有熱情,願意對創作持開放的態度,都有可能成為一名好的編劇。

以下,筆者將以個人的粗淺所學和經驗,就撰寫戲劇腳本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教育狀況、常見的實務缺失、與改進的具體的建議等分別陳述之,希望能對有
意從事劇本寫作的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撰寫腳本具備的基本條件

雖說編劇是一門需要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工作,但撰寫腳本並不能天馬行空,任
憑想像力恣意地馳騁,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編劇仍是一項專門技藝,它需要有
些「基本功」,才能在穩定的基礎上,展開具有創意的內容寫作。

一般而言,大致可將撰寫腳本所應具備的條件,簡單分為以下幾點:

1、基本的文字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願意修正自己想法的能力。

駕馭文字的基本能力,能把文章寫得通順,是撰寫腳本的最基礎條件。不過一
般人常常都忽略了,其實編劇還需要有極好的溝通能力為後盾。

劇本與其他文字創作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為搬演上映而存在的,也就是說,
在未被正式拍攝成前,它永遠只能被視為一個「半成品」。因此,在這個需要
透過團隊集體力量方能眾志成城的影視環境裡,具備與人溝通、協調的能力,
乃至於願意適時修正自己想法的開放態度,對一個編劇便顯得格外重要。

2、觀察力、想像力與組織力。

戲劇是人生的模擬,不管在處理上是放大還是縮小,它們共通的特質,不外乎
是呈現人與人的關係,或是描述人處於某種處境下與環境、命運甚至內心的衝
突;精通戲曲理論的清代文人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就曾以「世間奇事無
多,常事為多,物理易盡,人情難盡」(註一)短短四句,道出情感的勾勒在
戲劇寫作的重要性;而這些潛藏在人間的幽微互動,就得依靠培養出的敏銳觀
察力去挖掘--先從自己與別人的互動開始,進而觀察他人與他人的互動方式,
將來筆下的人物情感,自然會較為深刻。

當然,豐富的想像力與嚴謹的組織能力,也是想成為優秀編劇不可或缺的兩大
條件;想像力的馳騁通常使得劇中世界充滿驚喜,最能表現出創作者的才華,
但若無適當的架構與剪裁,亦將徒使苦思出來的情節雜亂無章、不知所云。

這三種能力其實可以藉由日常生活中培養而來。建議準備一本小冊子,隨時隨
地將福至心靈的有趣點子,或是從周遭觀察到的事件與對話記錄下來,並加以
聯想或延伸,應該有助於構思劇情時提供靈感。

二、教育狀況

筆者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現改制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對於學
生時期的求學經驗自認收獲良多。當時校內師資臥虎藏龍,有資深的戲劇理論
專家,也有甫留學回國、帶回諸多新觀念的年輕學者,多元的學說理論與實務
經驗,均讓筆者獲益頗多。特別是青壯輩如王小棣、賴聲川、汪其楣等老師,
除了會提供學生在戲劇理論與方法上的指導與啟發,同時本身更不時推出新的
劇作,讓學生得以在他們的作品中,得到理論與實務結合的驗證。這段學習的
經驗對筆者而言,對日後的編劇工作確實大有助益。

在求學時期,老師除了會要求大量閱讀國內外的傑出作品之外,還會要學生進
行自創作品的「讀劇」或排演--因為劇本光「看」是不夠的,透過聲音把腳本
「讀」出來,更能使作者檢視自己撰寫的對白是否夠流暢,人物塑造是否立
體,情節鋪陳是否動人;並體認到劇本不應只侷限在文字階段,而是它本就應
該具有被搬演出來的執行度。

另外在求學期間,讓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尚包括師長對於戲劇所抱持的謹
慎、嚴肅的態度。一般人常以為戲劇是娛樂,大可輕鬆以對;然而我們卻從師
長的教學內容、言行舉止及發表作品中,深刻體認到對戲劇工作負責任的態
度─不僅對自己,也要對社會負責任。這樣的態度聽起來好像有點教條,或是
「自命清高」;但是我至今不但依然深信,也盡量以身作則地延續至自己的課
堂上。因為唯有願意對自己負責任、能夠對社會負責任的編劇,才有可能寫出
好的腳本。這也是所有編劇所應具備的基本工作態度。

目前國內廣電與傳播等相關科系日漸增多,師資與硬體設備也趨於多元、完
整,自各屆學生影展嶄露頭角的創作者亦頗見活力;但礙於影視環境的萎縮,
與編劇工作長期的不被重視,畢業後全心投入劇本寫作行列的人才並未增多;
相反的,許多非本科系的人士,即使對編劇工作有興趣,依然無法像一般文字
工作者可利用投稿獲得發表的管道。這種狀況,實在亟需長期依賴師徒制與人
脈關係維繫的台灣傳播環境觀察並注意。

除了閱讀相關書籍進修,坊間開設的劇作班,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學習管道,
可以提供有志從事編劇者一些相關的基本觀念與創作方法。不過理論學說學的
再多,都不若自己動筆寫劇本要來得實際,因為唯有將腦海裡的故事與創意寫
下來,才有機會檢證自己的想法究竟好不好,是否有拍攝成戲劇的可能。這也
就是說,學校或編劇班都只能提供最基礎的概念,只有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
撰寫、修改,才是真正讓編劇功力得以進步的主要關鍵。


三、常見的實務缺失

根據筆者從事戲劇教學與實務工作多年的經驗,我認為一般初學者在編劇上最
常產生的問題,多半大同小異。茲簡單列舉如下:

1、以小說的筆法撰寫腳本

不少人似乎認為寫腳本就跟寫小說一樣,因此腳本內容充斥著大量外在事物的
描述、大量的對白、或是大量的內心戲,但卻沒有影像或動作的說明。殊不知
這樣的腳本鏡頭並無法拍攝,並不符合腳本的基本格式。

例如:「早上停車的地方,車子不見了。他剛才明明有上鎖的啊,臨走前還很
認真的檢查了一次。真是氣死人了。」

上述這段文字乍看之下,好像有很多的動作與表情,但仔細推敲之後卻會發
現,這些文字都是在描述角色內心的想法,並沒有動作或影像畫面可
言。這樣的是小說格式,卻不是劇本的寫法。

要寫實地呈現上述文字的內容,有許多方法可運用,例如純以畫面和動作來表
現,增加角色或以手機來進行對話,甚至以獨白或是旁白的形式處理。只不過
使用自言自語或旁白要格外謹慎,因為這是最簡單而直接的描述方法,若是運
用不當,不但可能變得矯情而失去真實度,也會將戲劇中最珍貴的情感元素給
抽離掉。

2、複製過去觀賞電視、電影的經驗

現代人大量觀看電視、電影的後遺症之一,就是很容易將那些原本就不真實的
影像、畫面、劇情化成為個人經驗的一部份,以致於當自己在動筆寫腳本時,
許多電視電影中常見的情節,都會出現在作品中而不自知。這種複製既有電
視、電影成品的情形,不只會讓人在構思劇情時不易擺脫時下常見的故事發展
框架,就連人物之間的應對模式、情感的表達方式等,都常常會出現毫無創意
與似曾相識的問題。

3、選擇自己不熟悉的題材與人物

編劇最感興趣的題材,未必是他最能夠掌握的題材。因此我們常看到某些描述
特定族群的腳本,例如男同志,常常是女性化又浮華不實的模樣;描寫原住
民,就一定是愛喝酒鬧事的醉鬼;只要有黑道老大現身,就是穿風衣戴墨鏡持
手槍的打扮……。即使編劇本意是想關懷弱勢或社會邊緣人,但在無法掌握人
物真正的特性卻又勉強為之的情況下,不僅會造成描寫不夠真實深刻的結果,
反而有可能扭曲、消費了所欲表達的題材與對象。

4、角色的扁平化

為什麼描寫好色貪財的中年男子一定是禿頭?為什麼女強人一定是脾氣暴躁的
單身女子?這些一般人對其它人的刻板印象,也常出現在我們的腳本當中。其
實人都有很多面,也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灰色地帶,不是那麼地非黑即白。可是
放眼望去,許多腳本在塑造人物時,還是有這種將人物扁平化、並視其為理所
當然的毛病。

5、模仿大師皮毛,未得精髓

近年來看到許多學生或年輕編劇的作品,常充斥著「類XX電影」的風格─我之
所以用「類」新電影來形容,是因為它們乍看之下似乎頗有深度,饒富意味,
但卻經不起仔細探究,看罷往往覺得不知所云,覺得編劇好像只是想要刻意表
現出自己深沉或與眾不同,但其實卻是編劇也不清楚自己想要表達什麼。

腳本不是不可以深沉或艱澀,也不是不能留白讓觀眾自行思考體會;但若只是
為了讓觀眾看不懂而故作姿態,那就本末倒置了。作為編劇,一定要真正瞭解
自己筆下的故事,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不要一味地追隨或模仿,失去了創
作的意義。

6、忽略以「人」為本的創作原則

這也是常出現在學生或新一代編劇身上的問題:腳本中看不到具體明確的國界
或文化領域,就連存在於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情感似乎也消失了。這或許是因
為受到時下網路或電玩的影響,使得腳本中的美學風格並非來自於本身的經
驗,而是源自於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卻使得劇本中原本屬於人生活中的特色
都消失殆盡。

筆者並不反對創作超越種族、國界或文化的題材,但是如果創作者的感情是根
植於自身深刻的體驗去發揮想像,而不是出於複製,還是能創作出超越既定疆
界、又能夠普遍引起人們共鳴的作品。

7、對白的陳舊與僵化

這點與第二點雷同,也是時下編劇大量吸收現成電視、電影內容的後遺症之
一,以致於劇本中的對白往往陳舊僵化,沒有新意,表達感情一定要說「我愛
你」,憎惡對方一定要說「我恨你」,好像除此之外,沒有其它的台詞可說。

另外,許多腳本的對白仍深受到小說寫法的影響,顯得過於文藝腔,乃至於不
夠口語化,也不夠順暢;像是讓時下的台灣學生說出:「你如此做,豈不傷害
到他了?」這類的台詞--聽來拗口是小事,若使劇情與表演也跟著失真,那就
真的得不償失。

8、大量使用拍攝術語或鏡頭

編劇的主要任務是鋪陳劇情與撰寫對白,讓整齣戲閱讀起來流暢即可,而不應
逾越本份幹起導演的工作,花太多力氣去替導演或演員設計鏡頭、拍攝角度,
或是規定演員這場戲的表情應該怎麼做。如此反而可能會阻礙了導演及演員對
藝術表現的想像空間。


四、改進的具體建議

前面談了不少初學者在撰寫腳本時常見的缺失之後,下面筆者想針對上述這些
問題,提出一些個人的經驗與建議。

1、在生活中養成觀察的好習慣

時時留意周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感情對應方式,對人情事理有越深刻的理解
與觀察,在撰寫腳本時也越不容易產生簡化、或公式化的毛病,反而會呈現出
最容易引起眾人共鳴的真實情感。

2、大量閱讀或觀賞藝術作品

大量閱讀傑出的影視作品,當然是增加自己編劇功力的不二法門。不過切記,
不能只是欣賞別人的腳本而已,還要試著從中分析其角色的塑造、故事的架
構、情節的推演等是如何進行的。此外,對於其它各種形式的藝術創作亦應有
所涉獵,以充份地累積自己的生活與美感經驗。

3、透過假設,詰問自己

不論你是在閱讀腳本、或是在看電影或是電視時,都不妨試著反問自己:「如
果我是編劇,我會怎麼寫?」「如果我是某某角色,接下來我會怎麼做?」不
論是戲劇的題材或人物,都可以透過這種假設的方式來質問自己,學習用不同
的角度與觀念,看待同一件事物。這會是一個不錯的訓練方式。

4、動手實際撰寫腳本

存放在腦海中的創意與點子,永遠是最美好的,但若是不將它們寫出來,將永
遠無法檢證那些創意與點子是否真的夠好?是否真的可以被落實拍成一齣戲?
即使只是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也沒關係,試著將它們寫出來,落實在具體的文
字上,如此才能夠檢驗這些想法是否成功。

5、瞭解筆下的人物角色

仔細思考腳本中主要人物的個性、興趣、嗜好,星座、血型……並為他們的生
平寫下小傳。惟有越認識腳本裡人物的性格、特徵、做事的態度,與遇見狀況
時的反應,那麼在下筆時角色所說出來的對白、做出來的動作,就越不容易發
生前後不一致、或是發生典型僵化等缺點。

6、仔細思考劇情結構

劇本是一個有機體,牽一髮而動全身,情感的推動與邏輯的建立都是同等重
要。因此,在大綱未完成前,不要急著下對白。只有在大綱夠完整,故事情
節、場次安排與情緒層次都十分縝密的情況下,才可能鋪陳出深刻感人又合乎
情理的好戲。

7、練習「冷讀」

剛剛興致勃勃地寫完腳本,千萬別急著交出去!最好的腳本,都應該是經過數
次的修改訂正之後才可能出現。所以在寫完腳本之後,建議先將它擱一陣子,
待創作激情冷卻之後,再重新拿出來閱讀,才有可能發現自己在創作上的盲
點。或者也可以將腳本拿給別人看看,請第三者提供客觀的意見。這將十分有
助於修正自己腳本的缺點。

8、收集與研究資料

不論是撰寫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題材,收集與研究資料都極為重要,這會幫助
你更瞭解相關領域的問題,不致於寫出超出常情的情節或內容。如果時間足
夠,更建議初學者能去採訪相關領域的工作者,深入瞭解他們平常的行為舉
止、神情語態與專業知識,而在此紮實的基礎上,再發揮個人的想像力,如此
寫出來的腳本才會生動有力。

9、挑選合適的題材

初學劇本寫作,最好不要逾越個人的經驗太多,免得因無法掌握書寫的內容而
失去信心。無論是純粹原創的故事、還是改編的情節,從創造角色、發生事件
到產生思想,都要想出新鮮有趣,能夠引起觀眾注意的角度;即使是詮釋歷史
人物,也要有新意,才不會予人炒冷飯的感覺。而且越是嚴肅、形而上的素
材,越要以生動有趣、或真摯感人的情節鋪陳,如此才能引起觀眾欣賞的興趣。

10、要有雅量接受批評

腳本寫出來,就是要拿出來被拍攝的文本,因此導演、製作人及其它工作夥伴
會就其專業領域的知識、經驗以及執行面上的考量,提供編劇修訂腳本的意
見。這時編劇應抱持「一切都是為了戲好」的態度,接受別人的專業意見。創
作固然需要堅持,但有時堅持與固執,卻只是一線之隔而已。戲劇是一個集體
創作的結果,需要群策群力才能共同完成,所以面對不同的意見時,千萬不要
急著反彈,試著冷靜溝通,也許反而可以找出彼此創作上的盲點。

11、勿成只會執行卻失去自我的打字工具

入行有一段時日的編劇常遇到這類問題:因為礙於資淺而不敢堅持自己的想
法,以致於最後腳本不是只是充份貫徹了導演個人的意志,就是完全跟著帶頭
的資深編劇走,自己個人的想法與創意完全無從發揮,久而久之便會形成想像
力與創造力全無,淪為完全聽命行事的寫手而已。誠然,將這樣的經驗當作學
習的過程並無不可,但一定要注意的是,絕對不要因此而養成「只會接受指
令,沒有自己想法」的壞習慣。

12、不要短視近利

身處在五光十色的演藝圈,編劇固然不像台前的明星一樣,會面對很多物質或
其它方面的引誘,但不容諱言,一不留心也會容易就養成不好的習氣,像是短
視近利,只為賺錢而寫腳本,或是學到不好的工作態度,沒有理想可言,最後
讓自己淪為文字工廠,完全違背了入行的初衷。編劇本來就不是一條容易的
路,所以選擇了這一行,就要忍得住寂寞,也要經得起誘惑。

13、學習與人合作

一個人寫腳本,固然可以竭盡所能地發揮個人所長,表現獨特風格;但有時與
別人共同創作,透過不同的生活經驗與背景知識,讓相異的觀念與想法彼此刺
激,互相激盪,有時反而能衝撞出新的創意火花。當然,兩個人或幾個人一起
合作寫腳本,確實會比一個人獨立作業要來得費工費時,但只要藉著溝通,整
理匯整出彼此的想法以達成共識,並討論出最合適的分工模式,有可能產生獨
立創作時所無法出現的精彩作品。

14、留意改編原著與腳本的差異

如果選擇既有的文學作品改編成腳本,應該先反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原
著什麼地方感動了你?如果改編成電視腳本,是否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

就筆者個人的看法,改編文學作品可將原著當作基本素材,但不應被原著所束
縛;而且為了忠實呈現原著的精神,很可能更需要更動原著的情節。由於文學
作品與戲劇腳本,在本質上就有極大的差異,例如小說可以夾敘夾議地陳述一
件事情,但是劇本卻需要利用動作、事件來鋪陳,因此在改變原著時,往往得
增加、或是鋪排出更清楚的細節,才能讓觀眾瞭解劇情的內涵。

以筆者改編白先勇《孽子》的經驗來說,當初之所以決定將原著中與阿青在教
室裡做愛的工友角色,改為同班同學,是希望能透過阿青與同學之間的感情關
係,讓觀眾更認同阿青這個角色,同時兩人之間的感情逐漸升溫的安排,也會
比較符合連續劇的進行節奏,好讓感情線在後面的劇情中得以延續。另外,筆
者亦在劇中多增加了原著中所沒有的「龍鳳戀」的細節,因為小說可以留白,
可以讓讀者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但戲劇節目卻無法如此,所以筆者透過具體的
情節與畫面,讓觀眾看到兩位主角昔日各自的情感與生活狀態,所以當劇情一
路往下走之後,觀眾才能夠理解何以兩人的關係後來會演變到一發不可收拾的
地步。

15、不要為了不一樣而標新立異

以最平實的方式塑造人物、安排情節,固然可能少了一些想像力,但是功力較
深的編劇卻可以透過平實的人物與情節,掌握住「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原
則,尋找在既定尋常的事件、動作與對白之外的各種可能性,因為在平實之外
創造驚喜的效果,往往是戲劇最為動人之處。為了創造出「不一樣」的劇本,
而故弄懸虛或是玩弄技巧,很可能會因此而忽略了戲劇最基本能撼動人的元
素─人性與情感,弄到最後只會做繭自縛而已。

五、結語

大體而言,目前台灣的電視戲劇環境並不健全,電視台長期以收視率掛帥,使
得戲劇節目常常只會一再複製與沿用成功的模式,不願冒險去嘗試其它的可能
性。如此猶如放棄了電視可以引領風潮、帶領觀眾欣賞好戲的企圖心,殊為可
惜。

不過,環境與生態固然不盡理想,卻並不表示編劇就沒有發揮的空間。依筆者
淺見,台灣欠缺的並不是編劇人才,而是欠缺投資在開創多元類型的資金,長
此以往的惡性循環,造成了編劇圈留不住好的人才,或是好的創意人不願加入
編劇圈貢獻所長的惡果。但即使如此,筆者認為編劇仍然是一門極為迷人的行
業,希望所以有志投身編劇這一行的朋友,能夠隨時保持旺盛的創造力與企圖
心,認清這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工作,而願意隨時保持開放的態度及願意溝通
的狀態;在下劇本之前就先設定好觀眾群,而不是為了收視率而漫無目的的亂
灑狗血。

總而言之,「實踐」是撰寫腳本最重要的一環。將腦中的意念與故事寫出來
吧,否則再多再棒的想法,永遠都只是空談而已。願以此文與諸君共勉之。

 


註一:出自李漁《閒情偶寄》之「詞曲部─結構第一,誡荒唐」。

 


(全文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