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quiff (酒吞童子) 看板: Brit-pop
標題: [舊文] 評而不論是謂賊
時間: Fri Jun 3 01:03:52 2005
一、向便秘說不
評論是對於創作的反授。
如果閱讀/觀賞/聆聽一項作品是進食,評論就是排洩,是必然的抒發,
是榨取養份後的整合過程。同時也是避免便秘的最好方法。
二、作為一個聆聽者(而不是收藏家)
As a listener ,我相信「耳聽為憑」。我不相信權威,不相信停屍間式
樹枝狀排列法,不相信星星制,不相信邏輯辨正科學歸類。不相信
Definition。就以一個聆聽者而言。Nothing more。
非雅痞,非收藏家,不會孤芳自賞或交相攻訐,不會藉壓倒別人以抬高身
價。當然總難免些文人相輕的臭酸味。也正努力擺脫中。
三、這些的這些我都不愛了
文字跟音樂不一樣,並不具有再現性。音樂可以再現,每一個站在舞台上
的夜晚,音樂的美好都藉著手中的樂器重現,甚至隨當時的氛圍而產生微
妙的變化。也許是一個揉音或花腔,一個不同牌子的音箱或不同手藝的
PA,音樂能夠重新排列並組合成新的花樣。而那力度仍然存在。
文字則不同。一段文字被創作出來後就很難再去作變動,更加沒有被複製
重現的價值。文字一但書寫下來後,就已脫離作者本身而擁有自己的生
命。常常回頭去看過去的文字,只覺得陌生且模糊。一些字句的用法依稀
記得大概的輪廓,可是五官四肢卻像是別人的面孔。
小說家梁光宸說過一句話:當小說寫完後,它就不再屬於你了。
我同意這句話。這也是小說家悲哀的地方。他一直在創造,卻什麼也無法
擁有。實際擁抱自我的觸感只有短暫的一瞬間,只有動筆創作時才能真正
感覺到生命的喜悅。一但小說完成,印成紙張上漂亮鉛字整整齊齊,那又
脫離自己能掌握的範疇了。
小說家/文字書寫者永遠在捨棄一個過往的自我,並追尋一個新的外殼,
努力刻劃一個新的場景新的角色新的對話跟新的自己。唯有如此他才能繼
續生存下去。
這是個癮,也是個病。
四、Ice Tea‧Lemon Tea‧Whitie
就評論這種文體而言,我認為必須表達出觀點,而非總結、套用。當然我
的很多文章都是不及格的。
至於對評論的看法,重要的是啟發、討論。是不同背景的觀眾以各種不同
角度切入影片所造成的不同觀點彼此互相撞擊,皮膚與皮膚的摩擦(啊這
句話好像白姬),產生綜合性的解析。每個人選擇接受作品的面相,差異
竟如此之大;而在討論中能吸收到的他人見解則廣之又廣。
也因為如此,我覺得討論電影比寫影評有趣多了。因為前者是互相辯正、
融合,後者則是單方面意念的傳達。嗯,不過這也不能拿來當做我懶惰的
藉口就是了。
我一直以為藝術最特別的在於其「再創造性」。一個好的作品永遠能讓觀
眾/聽眾獲得啟發﹝Inspiration﹞,並以此進而創作新的作品/評論。而
評論則是對於作品的反芻、回授,是「看電影﹝或任何其他類作品﹞」這
個動作的一環,能整合自己的觀點為一,並在構思評論時得以完全吸收作
品的養份,成為自己的一部份。
五、第一張專輯第二首歌第三段第四小節第五個附點
其實文字能臨摹出來的音樂拼圖極其有限。
我們可以介紹這張作品得過多少多少獎,賣了多少多少張;可以介紹這個
團來自什麼地方,當年打了好幾場架,才不打不相識,結為好友;可以介
紹他的音樂類型,從效果器的廠牌型號,到第二首歌第三段第四小節第五
個附點用的音是調式音階的和弦外音。
但是,看完這些,你能得到什麼?
你只知道他賣了很多很多張,可是仍然不知道這個作品能不能讓你動心。
有些東西是難以言喻的。一定要親耳聽過纔知道。而且音樂文字最大的問
題在於,大部份的內容都是第二手資料,是某個大網站、某本自傳、某期
雜誌裡的東西。
這種問題在國內最多,因為我們無法接觸到這些聞名已久的樂團。所以大
家開始翻翻雜誌、上上網站,像水泥工一樣塗塗抹抹,截長補短,又是一
篇文章誕生。所以要在國內看到「原創性」的音樂文字,其實是很難的。
我希望看在眼中的不是樂團背景的介紹,而是原作者自己獨到的見解、聯
想。
六、一輩子份量的牛丼
訪問是件很奇妙的過程。就如《征服情海》裡 Jerry Maguire 所說的一
樣,你就像是「King of the Living Room」,一個人單槍匹馬闖進對方的
地盤,永遠不知道走出來的時候右眼上是否會多一塊紫青。你知道的,搖
滾樂手是一群難以掌握的人,脾氣大起大落,會為了一首彼此都哼得出來
的 Pink Floyd 而跟你勾肩搭背,下一秒啤酒瓶可能已經在你腦門上開花
結果。你擁有的武器只是錄音機(我買不起)跟紙筆,任務內容則是得在
兩小時內討得對方歡心,對你推心置腹無所不談,而非千篇一律的官方回
答。你必須知道訪問對象的成名曲、團員更迭,少說也得在對方問你有沒
有聽過兩年前一場觀眾不足二十人的表演時,連忙擺出無辜的表情不停點
頭,順口稱讚他的點弦技術如何高超炫目出神入化。
我喜歡閱讀訪問,也喜歡寫訪問。訪問 Oppo--sition Party 跟 Biohazard
時,我完全沒有聽過對方的表演或作品。有些受訪樂團的風格非我所喜,
而大多數時候我跟訪問對象素昧平生。我不是個善於與他人接觸應對的
人,甚至可以說是冷漠的。彼此間的交情雖然是拉近訪問者與受訪者的必
備要素,但我以挖掘的本領取代。問題深度的取決對我來說遠比套交情重
要許多。
我在撰寫訪問時有兩個前提。不要放入個人的喜好,無論受訪者的為人或
作品是否投我所好,我不會因此而在訪問中刻意貶低或頌揚對方傳達的意
念。另是不放入撰文者的主觀意識,字裡行間絕不過份強調筆者(即 Q某
在下我)的個人意見。沒有華麗的引言,沒有「我覺得」「我認為」「就
我看來」贅言。
就一個訪問者來說,如何藉由一個主體並非自己(而是受訪對象)的文本
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我想就是藉由自己整合對方鬆散瑣碎、漫無條理兼
之口語化的訪談內容,剔除繁文褥節而約化成一篇主旨明確的文章,中間
這整合的過程就是訪問者傳達意念的方式,也可藉以分辨撰文者的優劣。
整合的過程在讀者眼中看來也許隱晦難辨,畢竟訪問從來不是種自我強調
的文體。突顯自我意識的行為究竟有何意義呢?
個人覺得評論就像沾沾自喜的貓,是種自我意識過份膨脹的文體。迫不及
待想將自己的意見昭告天下,唯恐他人不知。音樂評論尤其如此,因為討
論的空間不高,不是如同考古學或圖書館員一樣急著分門別類(「這張專
輯融合了 Fusion、Dream-Pop、Shoegazing、Sadcore、Neo Psychedelic
的肌理於一身,承繼自前人 The Smiths、Joy Division、The Cure、
Pavement 以降的迷幻草根民謠吉他音牆。」),就是像批改成績單一樣
打個分數草草了事(「這張專輯絕對是今年年終的前十大唱片!我敢保
證,ten fucking stars!」)。
以英文音樂專有名詞混字數騙稿費者有之(「蟄伏內爆殺傷力的《Hate》
讓 Distorted 主唱與渾沌 Industrial-Rock 架構相呼應而來,有 Rip
Slyme 成員 DJ Fumiya 跨刀注入跳脫 Scratchin'效果的首支單曲《Without
You》送上標準的飽滿 Mixture-Rock/Melo-Core 型格」),以聳動文字
塑造媒體寵兒 Media Hype 者亦有之(「不由得不讚嘆該團此次經由音樂
深度強度的提升而取得應有的尊重之時,其忠於自我的音樂熱忱還能與受
歡迎的程度成正比高漲,誰又能再小覷他們躍升為一隊經典搖滾樂團的潛
質呢?」)。
音樂評論(尤其是台灣的樂評)充其量只是一堆虛浮不堪的華麗詞藻的聚
合體,讀者在為層出不窮的絢爛文采唬得一愣一愣之餘,究竟吸收到什麼
訊息,我相當懷疑。要寫樂評很簡單,只要給我本字典抄一抄,填上前段
所述的標準格式就行了。從什麼時候開始,評論不是為了表達撰文者的意
見,而成了炫耀羽毛的工具?所以我憎惡評論,尤其是音樂評論。
我對評論向來抱持著以傳達看法為主,文采則是最次的態度。評論的目的
並非蓋棺論定,而是拋出一顆圓石,以引出更多漣漪。所以我喜歡討論,
喜歡交換意見。
在評論音樂方面,因為考慮到閱讀族群在專業認知的程度差異(跟某些人
談錄音談演奏是自討苦吃,只會招來一句「我聽的是精神!」但別人也許
又嫌我說得太淺薄了),又不如電影、小說這麼平易近人,很難在一個共
同的平面上對談;我選擇以情境的方式來評論音樂,不談好與壞,不談對
或錯。
我企圖以文字來表現與音樂相襯的畫面,捕捉味道與觸覺。讀者在閱讀文
字的當下,得以將觸碰不到的聲響實體化成情境式的場景,想像並且感
受,而非只是不停堆砌虛幻的形容詞。
譬如說,我曾寫到:「Ben Folds Five 跟早晨醒來時溫暖的陽光很相襯,
也適合帶著點微醺的夜遊,廉價敞篷車裡吹拂進來的晚風。」這是我一向
秉持的態度在音樂評論上。
不過應該是累了吧,套句漫畫《天國餐館》的台詞:「我已經把一輩子份
量的牛丼都吃光了。」我也對音樂文字倦怠了,評論或不評論。閱讀/書
寫音樂前不如先多聆聽音樂,讀影評不如看電影,看文學概論不如多看小
說。這不是在鼓吹反智,實在本末倒置了呢很多人都是,想腳踏實地一點。
--
Ψ Singing is Believing Ψ
Φ 夏宇:因為海灘總是好的並且什麼音樂都可以跳舞都可以推翻政府。 Φ
Ω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quiff/ Ω
--
部落格延伸閱讀:
[樂手] 愜意的姿態 ─ Victor Wooten
[U2] 難忘的Delay饗宴 ─ The Edge
[元音] 聲帶美學 ─ Naturally Seven
[轉錄] 請不要奪走他的翅膀◎阿信
[整理] 八零才子,與他的月球漫步
[元曲] 做一張專輯多少錢?
[樂章] 只要Satch的手中有搖桿。
[見證] David Tao - 蝴蝶 (福音節慶晚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