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的艱難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kkj27qa

文/Vanessa


我有認真動過幾次不想在網路上發表想法的念頭,我指的是針對時事評論、議題討論之類的想法
而非心情狀態,但我不是否定發表這類內容的正面功能或意義,我一直覺得這樣做是有必要的。

至少有個事實我們該都認知到,我們所轉貼的內容與我們志同道合的朋友圈永遠都是那麼地吻合,
而且物以類聚的程度看起來只會更加強,我們常以為這些在我們眼前被十幾個朋友轉貼的資訊,
應該身邊的人都會看到而且明白這些道理,但我們不過是活在擁有類似傾向、並由過濾泡泡所構
築的特定世界,也就是在這個媒介當中的訊息都是被預先設定好的架構。

由此看來針對議題做出公共性的論述是有其必要性(畢竟我們也很難指望台灣的新聞媒體了),
我們有必要為去脈絡化的觀點加以補述討論,有必要將「話題」轉換成「議題」,做出更深ㄧ層
次的公共論述。

但我現在質疑的是,如此做究竟是為了突破在網路討論議題的架構限制,還是為了彌補現實生活
公共討論的匱乏(也可以說是當今現實生活已與社群網站有緊密的關係),而我想我不僅僅在討
論媒介的差異,更多是關於一種不太靠譜又吃力不討好的想像,經由設計包裝好且盡可能地輕薄
短小的文字去迎合更多人,但「易讀性」說到底是臣服了什麼潛規則?就跟那些不用餐具就可以
快速吃完的薯條漢堡,預期好的口味、簡單又方便,吃完以後也不會再為此留戀。那麼我究竟留
給讀者的是什麼東西?這些東西與他們的生活又有什麼關係?

到後來,這些持續增長的無力感就會不斷提醒著ㄧ個有些殘酷但十分中肯的事實,臉書就是拿來
發表心情狀態,在不斷流動的訊息當中無意識地按讚、轉貼,的確是留下了不少紀錄,但那又如
何,又與你何干。

--

「一切堅固的事物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事物都被褻瀆了,
   人們終於不得不冷靜地面對他們生活的真實狀況和他們的相互關係。」

                                                                                               ──Marx

--

朋友昨晚提到他實在很懶得回覆網路上的辯論,尤其在是對方所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的程度只有
一兩成的情況下,那種感覺很無力,或是對方想要知道他的想法,他也不太願意談,因為他知道,
他可能要講了一個小時但對方也只能理解一半,不只是表達能力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在網路上
的談話還不如當面談得清楚。

所以他的結論是,下次要談的話不如一通電話,當面聊就行。

我覺得很有意思,一方面是我本身就很常在網路上參與討論,當然也很常遇過這種問題,越想嘗
試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表達的,越是讓整個對話難以收尾。最糟的情況莫過於兩個人根本是各講
各的,這種對話不在同一個點上的情況就不足以稱作哈伯瑪斯(Habermas)所謂的公共領域中理
性辯論的實踐。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網路上的對話和現實生活中的面對面交談難道差距並不只是工具使用上
的不同,這就可以更深一層次地探討網路世界所具有的特性,比如匿名性(anonymity)使我們
可以利用各種化名隱藏自己的真實身分,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在網路平台中塑造出我們想成為的
樣子。既然看不到對方,我們防衛的心理門檻就降低了,彷彿一切逢場作戲最後都會被一句「認
真你就輸了」作收尾。

社會學者李丁讚曾對公共領域的想像提出他的批評:「公共說理,作為一種政治生活的型態,需
要札根於一個社區內部成員互相信任的基礎,而社會信任的情感面向在人們的溝通對話之中產生
著關鍵性的作用…忽略了共通感受、情感的層次,會使得公共領域變成以一個理念化而且抽象的
方式,在運作著理性的對話」然而網路的高度匿名性和隔離性,往往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空間淪
於斷裂性的脈絡,而嚴重缺乏相互理解、理性溝通讓思考再深化的過程,公共論述就無法產生。

另外一方面則是我個人對網路社交工具的想像,比如很受歡迎的交友網站「愛情公寓」對於現代
社會的人際關係具有什麼象徵意義?我們可以輕易地相信網路上的「愛情」,卻無法好好在現實
生活中堅持一段感情?這些倒也應證了社會學家包曼對液態現代性的想法──人們已經寧可要靈
活的連結,而不要有負擔的關係。

太多太多的人,在現代的互動關係中,呈現出液態、流動,不斷地重新開始、結束、再開始,而
難有穩定而成為固態的一天。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這些問題?

 

【延伸閱讀】

賣笑與心理變態之間
https://www.facebook.com/WonderoaBlogForWonder/posts/368286979938397

網路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
http://www.ios.sinica.edu.tw/ios/seminar/itst/seminar/seminar3/huang_hou_ming.htm

其實大家都誤會了(愛情)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2260

《液態之愛》導讀
http://blog.yam.com/retribalize/article/13363073


Vaness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