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官逼民反    

【給關注台灣社會信息圖表:這不是偽善,什麼是偽善?】


文/孫致宇

「關注台灣社會信息圖表」的這則動態(連結:http://i.imgur.com/tRBEEM9.png)指稱
雞排妹 ili 鄭家純 作為一個社交女,想讓自己有腦作了以下動作:加了有腦的媒體連結、和
社運者「裝熟」、硬聊社會事件,是社交導向,而不是「有腦」,不是真正有求知慾的人,
只求曝光,卻沒有效果。

「關注台灣社會信息圖表」的發文宣稱自己沒有厭女,只是「覺得男人也太容易被收買了吧」
好像說服公眾就等於說服男性似的,「有關社會議題上,根本不要浪費時間在雞排妹身上」。

---

我的意見如下:

1. 雞排妹和我們一樣,都是台灣的公民,作為一位公民,豈有不能給社會意見的道理,這是
再自然不過的權利,誰都不能剝奪,為何要預設只有菁英才能發聲?

在我個人參與社運的經歷中,無論是工運、土地或性別議題,我看到的現象往往是「社會底
層的人受傷最深」像是大埔事件、華隆案、RCA工傷事件的受害者,都是最無法掌握發語權
的底層人民,因此我認為捍衛弱勢發言的聲音相當重要,「任意批評某人的意見就是沒有用
處,甚至呼籲大家忽略她」我認為相當不可取,如果一個人的發言是沒有壓迫到他人的,那
麼沒人有權利叫她閉嘴。

每個人參與社會議題的原因都很複雜,我的 Facebook 上許多好友都是在參與社會運動時認
識的,社運上的合作者也常常是私底下的朋友,我想請問「誰參與社會議題,是100%沒有
社交目的」的?就算我參加社運是想交交朋友、看看外面的世界那又如何呢?也有心理學研
究說參加社運是一種伊底帕斯情結,或作為情感抒發等等,為什麼你認為「以社交為由」參
與議題就不是「真心的求知」呢?

而我相信人為什麼願意參與社會,是因為這樣的行為與當事人的價值觀是一致的,不管是什
麼原因,社交、正義感或各種情緒交織著的都好,我們並需要不探管公共人物的內心隱私,
窺探到這種層面。

(此則偷懶,複製之前打的文章)

2.是的,雞排妹在某些層面上可能是弱勢,她學歷不算高、不使用高深的社會科學詞彙,但
是她在外表上是佔優勢的,許多人很關心「為何正妹可以得到大幅關注?一般人不行」我也
懂這樣的焦慮,前幾天看朋友的動態寫著「人家有名,過來講個話,媒體就過來;普通人耕
耘半天,沒人理」,我也承認這當然是不公平的,可是我真的覺得偏頗的是這個社會,只看
得見特定人發聲,台灣很多媒體只替有權力的人發聲,而不是替有需要的人發聲。

平平是清大人社的學生,我孫致宇講話就是比較少人看,陳為廷就不一樣,在下我可能也會
嫉妒陳為廷的高曝光率,但我可以因此要求陳為廷關閉他的臉書,或者中傷陳為廷,意圖使
他人忽略他的意見嗎?真的可以這樣嗎?

鄭家純該為了『正妹可以得到比較多曝光率』的現象負責嗎?我深信一個社會現象的形成必
然有相應的外在因素配合,台灣目前確實呈現很明顯的「特定人士掌控發聲權」的現象,但
如果不是有許多外在社會條件(比方說媒體、政府、公共討論風氣等等),也不可能如此。

因此,我們也不能要求特定個人必須放下她所處位置的既得利益,無論那個利益是大是小。

3.回應「反正無論講什麼話都會被讚美,自然也就敢聊嚕,錯了也會有「人」給自己加油打
氣,不需要面對自己,至於她真正的思考傾向,光靠上述1與2就足以摸透(1.加一堆「有腦」
的媒體(連結社交關係)。2.跟陳為廷裝熟(連結社交關係)。),就不會浪費時間在聽她講話。」

雞排妹的言談內涵如何,大家見仁見智,我覺得還不錯──但我想重點並不是在於「她談公共
政策談得是否精闢」我相信請江宜樺談人權也可以談三個小時沒有問題,郝柏村都可以講民主
了,憑什麼雞排妹不能關心社會呢?公共事務並不只有論述能力的面向,表達自己作為公民
的意見,願意付諸熱情與大眾溝通,都是非常可貴的公民素養。

---

最後,我仍想再次強調:「參與社會、對社會議題發表意見,本來就是作為公民最基本的權
利。」我非常不滿以她人的外貌條件,來否定她發表社會議題意見的正當性。我認為你正在
物化鄭家純──你只把鄭家純當作社會議題工具,她是這樣熱情付出,你卻還嫌這個宣傳工具
不夠「好用」。

你說『看到正妹就什麼都好,但這有點像是沒有效果的廣告,只有曝光率,ctr卻很少。』,
但你知道嗎?她的行為與言論,其實恰當地諷刺了這些原本對她的認識過於平面的閱聽者,
她說她知道現階段大家都是對於她的身材比較感興趣,所以她也不見得要上街頭,因為她知
道這樣效果不大。

我們都很明白就是因為雞排妹的名氣,她宣傳的議題才可以被更多人看見。誠如她所說的
「很多人說我胸大無腦,但如果連我這種胸大無腦的人都可以搞懂這些議題,看過馬英九
特別費案的起訴書了,你們怎麼可以沒看過呢?」她是如此計算自己參與社會的效益,巧
妙地應用自己的優勢,做她認為對社會好的事,這點我非常的敬佩,就像對於張懸、五月
天對於社會議題的表態一樣感謝。

真是諷刺啊!「關注台灣社會信息圖表」曾使用「大浦安娜 胸部太大」的畫面(*註),作為
自己宣傳大埔事件的素材,竟然否定雞排妹用自己的外貌優勢來宣傳議題,扣上一堆帽子,
將她人參與社會的努力貶得一文不值。並不是打著「求知慾、拚改革」就比較高尚;此外,
請問大浦安娜有同意你使用她的胸部宣傳大埔事件嗎?然而鄭家純用自己的身體宣傳,還要
被你罵,公理何在。

 

備註連結:http://tinyurl.com/l9hgzp6

 
1  

--

(以下轉錄自Val Chou)

內文:『雞排妹學歷只有士林高商,你要我相信他粉絲頁上那麼多的時事議題都是出自她
手?根本不可能。』

(來源: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005/278553.htm

從一段話裡,感受到性別歧視、學歷階級意識,以及大眾對於公民想像不包含具強烈性暗
示的人們。

讓我想起某年性工作者上街提倡『性行為要戴保險套』,結果被路人辱罵的情景,但同一
年我走在路上看到攤販公然賣AV光碟跟壯陽藥,卻是引起人群眼睛發亮圍觀。說起來,連
A片達人一劍浣春秋都有維基專頁的臺灣,我實在不認為她恐性,只是限定男人、或只准女
人模仿男人去參與性的話題罷了…

扯遠了,對我來說,雞排妹聰明利用本身具有的性符號(胸器、女神),再依據她所習慣的方
式(商業廣告),在〝行銷〞社會議題。

有意識的選擇物化、跟無意識的被物化,是兩碼子事。藝文界人士愛用創作製造符號來宣傳
理念,她則是選擇用姣好的身材來逆轉符旨,使物化形象為她自己所用…

欸,這頗聰明呢!那句「自己的身體就是才藝」,於此也很合乎情理。

鄭家純(雞排妹本名)確實透過形塑身材,才能持續扮演〝雞排妹〞這個社會角色,若她身
材走樣,便會立即失去所象徵的社會意義。而『肉體是創作的一部分』,也在劇場圈聽表演
工作者常掛在嘴邊講,老實說,這概念其實並不稀罕,我想,她只是想傳達自己並非商品的
意涵。

我反倒覺得吳宗憲為圓場要她閉嘴顧好身材就好的發言,直白說出社會大眾只能接受她能被
男性意淫,卻不允許她對自己的作品(〝雞排妹〞形象)有過多詮釋與選擇的空間…

比起PTT的陰謀論,這現象還比較令我畏懼啊(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wghome 的頭像
    twghome

    The Chosen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