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4月16日

圖、文/王文華 TOM WANG


這是我們公司的實習生,都是年輕人。

到我這年紀,大家的口頭禪都是「幫助年輕人」。我寫了一篇文章,呼籲同輩別再
「幫助」年輕人了。

--

別再「幫助」年輕人(王文華)


年輕人面臨低薪和高失業率,於是中年人常説:「要幫助年輕人圓夢」、「要幫助
年輕人打造舞台」、「要幫助年輕人走向國際」⋯⋯

公、私部門投入「幫助年輕人」的資源很多,但年輕人還是悶、薪資和就業的數字
還是慘,問題在哪裡?

問題很多,我只知道一點。就是我們中年人在「幫助」年輕人時,常想把我們的價
值觀,加在他們身上。所謂幫助「他們」,其實是想把他們變成「我們」。

我也這樣「幫助」過年輕人,但他們並不領情。不管我的出發點多崇高,效果就是
不好。最後我很辛苦,他們很痛苦。

我反思,發現原因是年輕人的價值觀,跟現在掌權的三、四、五年級,已經有了根
本的差異。

三四五年級從小到大奉行的那套價值觀,的確造就了個人的成功和台灣的繁榮。於
是我們自然認為,年輕世代應該繼承優良傳統,繼續努力奮鬥。我們都聽過這種句
型:「當年誰誰誰拎著一只007手提箱全球走透透,你們現在只想在台灣小確幸…」
講這話的用意是希望薪火相傳,但結果通常只是在網路上被酸。

以中年人的價值觀「主動積極」為例,兩個世代都有主動積極的人,但方向和方式
都不同。我們認為做業務一天要打一百通電話才算主動,他們可能只打十通。他們
雖然樂於工作,但希望下班後有自己的生活。

看到年輕人這樣,中年人典型的反應是感歎「唉,現在的小朋友…」

感歎完後,再發揮從小到大主動積極的精神,幫助年輕人這樣那樣。但那些幫助的
前提都是:我幫你,但你要遵照我的價值觀!你要「振作」起來,一天打一百通電
話!

但中年人可能沒想過, 一天打一百通電話,在當年那個傳真機的時代有用,在今天
這個行動網路的時代已經不靈。在當年那種景氣時很自然,在今天這種大環境下只
是惘然。

不同的政治、經濟、科技環境,會塑造出不同的行為。昨日我們年輕時的心態,已
無法在今天的環境中複製。中年人能不能接受:年輕人不想只看GDP,也不相信愛
拼才會贏?

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企圖心,當碰到符合他們價值觀的事情,他們比上個世代更為
「主動積極」。他們也會拎著一只皮箱全球走透透,只不過不是去美國搶訂單,而
是去參加國際設計比賽,或到坦尚尼亞作志工。

習慣憂國憂民的我們又開始擔心:「如果年輕人都這樣,那台灣將來怎麼辦?」這
個憂心的本質是:台灣不會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了。

那又怎麼樣呢?這不就是所謂的世代交替?讓每一代走自己的路,主導他們要的台
灣。年輕人跟我們一樣,都在追求成功和快樂。只不過他們評估成功快樂的標準,
跟我們不同。我們已做過莊,現在輪到他們。我們做莊時,上一代恐怕也咬牙切齒。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擲出的骰子,我們未必認同。

我們當然應該幫忙,但不是希望他們,變得跟我們一樣,而是希望他們,變成最好
的自己。

於是我悄悄改變了幫助年輕人的方式。我不再宣揚我的理念,而是讓他們看到所有
的觀點。我不再致詞,而是旁聽。我不再主講,而是主持。我不再給答案,而是問
問題:這是過去的歷史,這是未來的可能,這是外面的世界,這是我們的社區,這
是你的人生,人生只有一次,你,想怎麼過呢?

我提供資訊,他們自己取捨。我秀出層次,他們自己做選擇。

我的同輩都是父母或主管了,我跟他們説:練習接受年輕人用我們看不順眼的態度
或方式,去實驗我們未必認同的人生或社會。實驗過後,也許痛苦,也許甜蜜。也
許會回頭找我們聊聊,也許早已把我們忘記。這些都是我們曾經有過、而他們現在
應得的權利。除非我們尊重這些權利,否則,唉呀,就各過各的,別再幫助年輕人
了啦。

聽了這話,有的同輩把我臭罵一頓,有的同輩開始鼓勵年輕人開會時出聲。但不管
罵我還是挺我,他們都停下腳步,回想自己年輕時的樣子...

我想,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了:)

 

-完-

 

來源:http://tinyurl.com/lj5qfrt

--

(圖/Duncan;個人小註解/TK)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mxgrqg3

by Duncan   

 


送分題。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可複選)

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 己所欲,施於人
3. 多年媳婦熬成婆
4. 看著某些人,我告訴自己長大以後不要成為這種大人
5.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6. 創新始終來自於叛逆
7.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代代有幾位得意的長輩
8. 以後我也要這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