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共識  

(節錄自 HatePolitics)


標題Re: [討論]為何朱一直問九二共識 而小英不直接答
時間Mon Dec 28 04:04:24 2015

文/Kevin1103


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要先就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九二共識這個進行理解。

首先爬梳國民黨兩岸政策的演變。
國民黨的對中國政策,並不是一開始就是九二共識這玩意。


蔣介石的時代,國民黨的對中國政策,叫漢賊不兩立。
蔣經國的時代,國民黨的對中國政策,叫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李登輝的時代,國民黨的對中國政策,叫兩國論(特殊國與國關係)。
馬英九的時代,國民黨的對中國政策,叫九二共識。

對中國,他承認一個中國,對內,他用一中各表來誆騙台灣人。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演變? 

這必須從國民黨政權的本質談起。

國民黨政權之於台灣,本質上他就是一個外來政權。
他是以一個外來政權的姿態,用殖民統治的方式在殖民台灣。
通常殖民政權都會有一個母國。
以西班牙為例,西班牙殖民中南美洲,他殖民母國是西班牙。
而國民黨用來殖民台灣的母國,叫做中華民國。

所不同者,國民黨的殖民母國—中華民國,是一個已經被中國共產黨消滅的國家。
為了延續國民黨對台灣統治的正當性,
國民黨只能不斷的強調中華民國存在的正當性,與他對台灣統治的合法性。

所以國中的歷史教科書,會不斷地強調開羅宣言。
所以蔣中正的時代,即便台灣要承受喪失聯合國的代表席次的代價。

國民黨也要強調漢賊不兩立,
唯有這樣,對內(台灣)他才能夠強調自己是中國唯一的合法代表,
進而強化它對內統治的正當性。
一旦中華民國喪失了代表中國的合法性地位,緊接而來的,
國民黨政權就會面臨喪失對台灣統治的正當性,和與之相聯結的政治利益。
而這正是國民黨政權,真正念茲在茲的東西。

要理解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必須要瞭解這點,才能夠理解他政策的演變脈絡。

從蔣介石到蔣經國的時代,國民黨遇到的問題是,
雖然對內,他能夠維持足夠的統治能量去鎮壓異議份子,
但是對外,他喪失了美國對國民黨法統的支持,
為了避免失去中國法統的代表性,危及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
蔣經國只能用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方式,
想辦法延續他的台灣的統治,並避免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

到了李登輝的時代,
對外,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升高,兩岸的實力越來越失衡。
對內,國民黨不再能夠像過去兩蔣的時代一樣,
用軍事上的高壓統治來維繫對台灣統治的正當性。

李登輝必須要為國民黨的統治,尋求新的統治正當性,所以李登輝做了兩件事情,
一是舉行總統大選,尋求台灣民意,建立新的合法統治。
二是用特殊國與國關係,來界定台灣與中國間的關係。

如果說蔣介石時代,對中華民國的定義是「中國是中華民國」。
而蔣經國的時代,對中華民國的定義是「中華民國是中國」。
那麼李登輝想要做的努力是,把中華民國重新定義為台灣,
藉此一方面重新取得對台灣統治的正當性,
一方面,也可切斷台灣與中國間聯繫的臍帶。
我記得當時李登輝曾喊出了一個口號,叫做「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

可以用這句話來理解當時李登輝的國民黨想要走的路線。
一旦李登輝成功的切斷了台灣與中國間聯繫的臍帶,
就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喪失了主張台灣主權的立基點。
中國共產黨當然知道李登輝想玩的把戲,
所以雖然李登輝在當總統時,言必稱中華民國,
但中共就是批評李登輝搞台獨,甚至當李登輝想在台灣推行總統直選時,
中共要氣急敗壞的進行飛彈試射,引發台灣飛彈危機。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此。

96年那次總統大選,李登輝代表國民黨,
是以壓倒性的優勢,過50%的選票贏得總統大選。
目前枱面上,國民黨的一些人物,如連戰,馬英九,吳伯雄,朱立倫等人。
都是依附在李登輝這樣的主張之下,維持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
甚至在當時,朱立倫還曾說「特殊國與國關係」是一個比較安全的選項。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假若國民黨能夠單憑自己的力量,
維繫他在台灣統治(與背後的殖民特權利益),
他是不介意用特殊國與國關係,
中華民國是台灣這樣的定義去界定兩岸關係的。
但是有一個人改變了這個態勢,那個人叫陳水扁。

2000年總統大選,陳水扁的勝出,意謂了一件事,
那就是國民黨無法再像過去一樣,用特權統治,維繫他在台灣的統治能量。
若要維繫這樣的特權統治,必須借助外力,而那個外力叫做中國。
所以連戰背棄了李登輝的路線,改走聯共制台獨的路線,
馬英九跟朱立倫也延續了這樣的路線。

對國民黨徒而言,他們真正念茲在茲,
一心想要維繫的其實是他在台灣的統治地位,以及背後的龐大特權利益。
為了維繫這樣的利益,對國民黨徒而言,就算要當中共政權的附庸,
作為中共在台灣的代言人,也在所不惜,
這是連戰,馬英九,以及朱立倫的路線。
只是這樣赤躶躶投降,很難為國民黨過去堅持反共的立場做開解,
所以2000年的時候,蘇起透過包裝,丟出了九二共識的概念。

用九二共識這個概念,偷渡中國共產黨一個中國的主張。
對內,他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來誆騙台灣人,
對外,則採投降主義,全面接受中國對台灣的一切主張,
想辦法透過在台灣的政治資本撂取國民黨在台灣的政治利益。

這基本上是爽完即丟,隨時準備腳底抹油的想法,
所以為什麼兩岸交流,獲利的都是那些買辦,
而這些買辦階級,會隨時準備好一張綠卡,楓葉卡之類,以備不時之需。

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這其實是現在進行式。
但台灣人民也不是笨蛋,路遙知馬力,國民黨這套路線走了了十六年,
台灣人民也開始摸清國民黨這樣的想法,
國民黨降共賣台的作法,也開始難以繼續維持他在台灣統治的特權利益。

如此一來,國民黨只剩兩種選項。
一是想辦法在國民黨倒台前,把台灣賣個乾淨。
(所以我們會看到國民黨拼命簽一堆喪權辱國的賣台協議)
一是想辦法同化民進黨,讓民進黨跟自己一樣,一起走賣台降共的路線。
 
一旦民進黨跟國民黨一起走賣台降共的路線,
民進黨跟國民黨一樣,失去了差異化,國民黨就可以藉此繼續維持他在台灣的統治。
 
這就是國民黨真正的算盤。
 
 
--
 
作者後記:
 

從蔣經國到李登輝談到國民黨對台灣統治的正當性這個部份,
有一個環節其實很重要,必須補強論述一下,就是從蔣經國到李登輝的這個階段,
唯有理解這個階段,才能理解國民黨的統治階層當時的想法,
與叛國統派這支路線在國民黨內萌芽的過程。

前面提到,從蔣介石到蔣經國的階段,
對國民黨而言,最大的差異在於國民黨失去了美國對其中國法統的支持,
這對國民黨延續台灣的統治而言,是很不利的。

要知道,國民黨一向宣稱他們對台灣統治的合法性,
來自二次大戰時期,中國政權在開羅宣言中對台灣主權的主張。
但當國民黨喪失了中國政權代表性的地位時,
相對的,也就危及了他對台灣統治的合法性。

就拿一點來說,當年中美斷交,美國通過了一個法案,叫做台灣關係法。
台灣關係法在其內文中,明確的表示,他保衛台灣這個地區其政權在這個地區的統治。

這個政權是誰? 

這是一個空格,可以填入國民黨,也可以填入其他選項,只要不是共產集團就好。

以蔣經國的智慧,他當然看得出這中間的危機。
所以對外,他主張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想辦法阻止中國勢力進入台灣。
對內,他主張莊敬自強,開始推行「吹台青」政策,大幅起用台灣本土菁英份子。

蔣經國的吹台青政策,一方面除了是與國民黨內原先既有的蔣宋美齡勢力鬥爭外,
更重要的是蔣經國開始意識到,要想維繫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
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必須也必定要與台灣這塊土地,進行更多的聯結才行。
吹台青政策就是這個思維脈絡下的政策方針。

這個思維脈絡,到了蔣經國晚年,他甚至公開發表談話,說自己也是台灣人。
為這樣的政策,確定發展方向。
除了吹台青政策外,蔣經國做的另外兩件重要的事,
分別是開始推行民主化進程,以及選擇李登輝當接班人。

推行民主化進程的部份,在蔣經國手上,他解除了黨禁與報禁。
(對獨裁統治的國家而言,當開始做這兩項工作,差不多就預告後面要做什麼了)
選擇李登輝當接班人的部份,我認為以蔣經國識人的能力,
他應該已經預見到,在他死後,李登輝是國民黨內最有能力繼承與發揚他路線的人。

關於李登輝是否繼承蔣經國路線這點,這是許多國民黨徒喜歡質疑攻訐的一點。

最有名的例子,
是許多國民黨徒喜歡講一個蔣經國與秦孝儀通電話說「你等會」 的誤會,
來嘲笑李登輝繼承蔣經國其實是個誤會這點。

藉此來暗示並否定李登輝繼承蔣經國路線的正當性。

但我認為這樣的論述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原因有二:

一是李登輝在蔣經國手下,升官的速度非常快,
幾乎可以說是用光速在飛升,這表示蔣經國非常信任李登輝。
二是蔣經國晚年深受糖尿病之苦,身體並不好,他應該知道自己隨時有掛掉的可能性,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以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
他敢把李登輝放在副總統這個位置上,
應該就是做好了讓李登輝接班的心理準備。

李登輝當然很清楚蔣經國的用意,所以李登輝一直以來都主張,
他的作法,是繼承了蔣經國的路線而來。
一方面,他繼續推動蔣經國的民主化路線。(這點非常重要)

在兩蔣時代,雖然海峽兩岸表面上分屬民主與共產兩個不同的陣營,
但對內而言,其實實行的都是獨裁統治那一套,
就跟現在的北韓一樣,國民黨並不比共產黨要高明。
蔣經國跟李登輝推行民主化路線,其用意之一,在於建立台灣與中國兩者間的差異化,

唯有建立差異化,從根本上建立台灣民主的核心價值,台灣才有與中國對抗的本錢,
這也是想辦法合法化國民黨對台灣統治的手段之一。
二方面,李登輝加強國民黨與台灣本土的聯結,想辦法把中華民國定義為台灣。
這樣的作法,其實是在中國強大的壓力下,想辦法確立台灣主體性的策略。

在李登輝的構想藍圖中,這個具有主體性的台灣政權,是在國民黨的領導下維持。
這個政權對外,他叫做中華民國,說白了,是一種借殼上巿的作法。
反正,對中華民國來說,被借殼上巿這種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
當年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權也幹過這檔事,透過北伐拆了北洋政府的台,
借了中華民國的殼上巿。博覽群書的李登輝不會不知道這段歷史。
然而蔣經國跟李登輝看似美好的盤算,卻漏算了一點。

那就是國民黨內鬥爭下的失勢者,
與改革過程中喪失利益的既得利益階層結合的反撲。
而這樣的反撲,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招降國民黨徒眾的第一個火苗。
這也是國民黨內叛國統派路線的起點。
 
 
 
 
 
來源: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451246667.A.51A.html

--

以下為關於「九二共識」的兩篇補充閱讀:
李志德為「端傳媒」新聞從業人員,
吳介民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2015年12月29日

是時候了,該解除九二共識這條「咒語」

文/李志德

這是一篇馬習會後,因為寫得太晚所以沒發的稿子。這兩天看到辯論會後又吵起這件事,
就把它翻出來貼在這裡。

我們什麼時候才可以不必再浪費時間糾結在這四個字上,談些應對中國的真問題呢?

*************

11月13日下午1點,一條總統府的採訪通知發進了記者的手機裡:總統馬英九下午5點親自
召開中外記者會。因為這一天稍早,由於民進黨的極力杯葛,立法院沒有向馬英九發出前
往立法院報告「馬習會」的邀請。向立法院報告的計畫受阻,馬英九決定「向全民報告」。

這場記者會依照慣例,馬英九先闡述五分鐘,之後接受提問。但就在馬英九回答了第一個
問題之後,台灣七家主要的有線電視新聞台不約而同地切斷了現場連線。廣告過後,有一台
開始報導一則女子職業高爾夫球紀錄片的發表會、有些台關注一起情節離奇的車禍、一樁
情侶分手「男打女」的暴力事件......就是沒有任何人再回到馬英九記者會現場。

對於電視新聞台不約而同地捨棄馬英九的記者會現場,一般觀察家或是評論者或許可以用
「膚淺」來評價。但若是加上這份民調結果綜合分析,結論很明確:一般台灣民眾認為兩
岸首腦定期會談,對台灣有利而且必要。但首開先河的馬英九,卻把這件必要的好事搞砸
了。而同時,公眾對於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論述出現了不可回復的「 審美疲勞」。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結果?觀察馬習會的前前後後,我認為根源因素在於馬英九政府操作兩
岸關係一以貫之的政策方針 ---「九二共識」,已經走到了盡頭。

還是必須不厭其煩地回到「九二共識」的內容: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
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雙方各自以口頭表述。

端傳媒的作者喬俠青在「解謎『九二共識』 想像民共交流」一文中所整理的,中共方面在
1990年代曾經不下十次公開發言反對台灣有「各自表述」的權利。中共抓緊了「一個中國
原則」;台灣方面則堅持「各自表述」,所表述的「一中」,就是「中華民國」。

根據這樣的原則,簡單地說,就是中共和台灣有「共識」的,是「彼此對國家主權可以各
說各話」,但對於台灣表達的內容「一中就是中華民國」,中共政權至今沒有鬆口同意。

看不明白嗎?換一套名詞,更容易理解:

張三和李四互爭一幢房子的產權,李四目前住在房子裡,擁有合法產權文件。但張三堅持
房子是他的。某一天,張三和李四達成了「共識」:張三同意李四可以向他表述:「房子
是我的」,但同時仍然堅持自己才是房子的主人,必要時有權以各種方法向李四收回。

「九二共識」 這一套話語,說白了就是這樣一套概念遊戲。張三和李四之間有沒有「共
識」?有。但李四對房子的所有權因著這樣的「共識」鞏固了嗎?看來沒有。房子產權問
題解決了嗎?更沒有。

我不否認從2005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一直到2008年馬英九率領國民黨重返執
政這一段期間,「九二共識」這一套論述曾經對兩岸關係的發展起到加快速度的作用。但
之後的兩件事使它開始受到公眾質疑:

一、中共政權並沒有因為「九二共識」的確立而放棄對台灣的領土主張。從2008迄今,
中方對於兩岸展開政治談判的要求甚至是一聲緊迫過一聲。

二、一群打著「九二共識」旗號的跨海峽政商集團,壟斷了中共對台的統戰利益。這種現象
不只台灣公民社會強烈批判,中共「中央巡視組」今年七、八月間進駐台辦檢查,十月公布
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公民社會對跨海峽政商集團的批判,絕非空穴來風。

「九二共識」的語義原本就歧義難辨,再加上一幫既得利益者的操控,藏汙納垢之餘,更從
原本「工具性」政策方針,逐步幻化為一套「類宗教」的信仰體系。政黨、政治人物之間以
「認同」/ 「不認同」九二共識劃線,彼此批評、攻擊。渾然忘記在理想的現代文明政治裡,
政黨應該以政策而非某種「認同」 來辨別彼此。

從這裡可以看出,「九二共識」如何被操作成一套妨礙台灣人民討論兩岸政策實質問題的
「咒語體系」。在國、共操控的語境裡,「九二共識」無需說清楚,甚而不清楚才更能體
現它「高明的本質」、「傳統的智慧」。這樣的「九二共識」如同教義,不是用來討論的,
而是用來相信的。信者可以登堂入室,享受兩岸關係種種和平紅利;不信,就被威脅將有
戰禍臨頭。
 
 一如咒語從來就不是讓平民群眾讀懂的。而正正是希望他們讀不懂、參不透、心生畏懼,而任由「祭司集團」詮釋和操作。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對中國大陸的關係,是台灣公共政策的重中之重。但台灣的公民群眾
如何想像,這最最重要的一項公共政策,竟然建立在一套「概念遊戲」上頭?如果一項公
眾政策的方針連語義都歧異不清,不同立場者如何可能達成共識,一致對外?馬英九政府
愈是強調「九二共識」,台灣社會就愈分裂。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就這樣跟著「九二共識」
的「咒語化」,一步一步走向失敗。

誠然,不管在歷史裡,或者同一時間世界的其它地方,兩岸關係都不常見。但不常見不等
於是孤例。回顧1949年以來近七十年的兩岸關係歷史,可以看到這些轉折點:

1950年,在內戰慘敗的國民黨在台灣站穩腳跟。
1958年,「八二三」砲戰(砲擊金門)戰役後,兩岸「熱戰」基本結束。
1993年,兩岸建立制度性協商管道。
1995到96年,中共對台灣發動強度僅次於戰爭的武力威嚇。
1998年,兩岸海基、海協會恢復首長往來。
1999年,「特殊國與國關係」造成兩岸再次緊張。
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
2003年,「春節包機」首航,開啟了兩岸空中直航。
2008年,兩岸恢復制度性協商。
 
事實上,在上頭這些轉折裡,不論是「由好轉壞」或者相反方向,「九二共識」只在其中
一、兩起事件裡起了作用。而如果要尋找一個更具普遍的解釋體系,仍然要回到正常的、
現實主義下的國際關係型態,認真地思考台灣生存發展面對的真實問題:

台灣如何以靈活的身段,遊移在中、美大強權之間;台灣做為華文文化圈的主要成員,
怎麼以自身的「軟實力」導引身邊的大國逐步改變?讓中國變得更自由、開放和文明?
台灣的國防軍力比起解放軍微不足道,要如何鍛鍊得既小且精,以嚇阻近在咫尺的強權?

凡此種種,都是國際關係裡「以小事大」的要素,它們有理論、有例證,說得清楚,講得
明白。政黨唯有回到這種具備普遍意義的話語系統裡,不同的政黨、政治菁英和公民群眾
之間才有共同討論的基礎,才有建立共識的可能性。

是時候了,該撇開「九二共識」這套「咒語」體系,直接面對兩岸關係的本質問題。一昧
緊抱「九二共識」這種「自我特殊化」的言語系統,造成的結果恰恰是台灣民眾對兩岸關
係的認識被愈發攪混而不是釐清。




來源:https://goo.gl/VssZ27

--

文/吳介民

別鬧了,沒有「九二共識」這東西,好嗎?

「九二共識」從頭到尾是北京一手主導的千術,但台灣還有太多人相信它是國民黨、
蘇起的發明。難道民進黨也被唬弄了嗎?

非得把事情談清楚不可:承認「九二共識」,就是接受北京定義的「一個中國」,
就是讓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根據我長時間研究,得到幾個結論:

(1)「1992年兩會共識」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1999年7月,由中國國台辦官員
唐樹備提出,目的在對付李登輝的「兩國論」。

(2)所謂「1992年兩會的共識」根本不存在,亦即,「九二共識」並不存在。當年
兩邊是擱置歧異,以進行「事務性談判」。

(3)2000年3月-5月間,台灣方面由馮滬祥、蘇起等人跟著中方起舞,喊出「九二
共識」。說「九二共識」是蘇起發明的,不是事實,它是中共統戰的產物。甚且,
「九二共識」這四個字連在一起使用,第一次見諸新聞報導,還是出自馮滬祥。馮在
當時數度穿梭北京、華府,幫中共傳話。

黑的講成白的,顛倒是非,標準的統戰手法。

台灣對應中共話術,準備不足,認識不清;將來難免再陷入中共所設下的話術圈套。
期待有真正的政治家出現,敢對中國說、對國際說:台灣拒絕九二共識、拒絕統戰話術!



*本文刊登在新新聞:

九二共識到底怎麼被塑造出來的?

http://goo.gl/VSSIoM


--

特別收錄:

(精選)PTT鄉民創意版:http://disp.cc/b/163-99Mz

【時事想想】 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九九八年北京照常歡迎你

--

(轉自 Cheng Lap)

很多人認為,一個國家獨立,是為了讓自己的國家,可以完全隔絕於一些自己不想接觸的
壞事,置身事外。事實上,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不僅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必須恆常的,主動
的,對外干涉,以維持大形勢上能繼續保持自己的獨立。只要世界出現一個能夠消滅自己而
無法復興的形勢,那國家就會滅亡,獨立就只是指你已經有準備去負上這責任,參與這遊戲,
而不保證獨立後的生存。保障生存的並不是獨立本身,而是能夠不斷把局面控制在自己不會
被滅頂。

最好的例子就是英格蘭,英格蘭維持自己的生存,並不是將自己孤立於歐洲政治,而是非常
主動積極的介入歐洲政治。八十年戰爭,三十年戰爭,七年戰爭都有參與。拿破崙戰爭,第一
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些更是主動領導整個反抗陣營。英格蘭很努力的讓歐陸不會
出現一個有能力渡過英倫海峽攻擊英格蘭的政權,不僅保障了自己的生存,最後更成就一個
巨大的海洋帝國。

如果英格蘭甚麼都不做,英倫海峽,其實並不是很寬。早在千年前已經不斷再征服者渡海
攻擊英格蘭而成功征服了。



--

TK小結:

蔡英文從2015年12月中下旬的所有回應,
就是準備再次定義九二年的那場建構歷史,
從國民黨單方的主宰論述,找出離開舊有軌道的方向。

而真正的關鍵,在於中共如何回應。

這一球,又回到中共的手上。而聰明的中共,一定看得懂這場博弈。

文章最後,推薦這本書–《無岸的旅途:陷在時代困局中的兩岸報導》李志德 著(八德文化,2014)

這本書的第五章–辜汪的巨靈,
從圓山飯店的成立,到1992年,直至近幾年的兩岸會晤,都有很深刻的分析。

對於媒體常常提到的辜振甫這位政要不甚了解的年輕讀者,
透過這一章也能夠理解今日各方談「九二共識」究竟在二十幾年前的現場是怎麼一回事。

李志德行雲流水的文筆,實在精彩。最後也向各位推薦這本書,
相信您會更深入看懂這一份現在被反覆提及的熟悉戰略。


arrow
arrow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