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觀念中,「會搭衣服」、「會穿衣服」,
永遠先於購買名牌的貴重衣服或配件。
我覺得一個男生或是女應該要找適合自己的穿衣風格,
而不是聽設計師說今年流行的是什麼顏色,
或是現在沒有什麼就太遜了而跑去買、穿。
並不認為這些外在盲從代表什麼,
頂多,只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呈現和意思表示。
根據我的觀察,
其實我們的個性中常有一種潛藏性的「自卑」,
就是要「等到別人肯定那個東西」自己才敢肯定,
比如所謂潮流這檔事,還是日韓風、外國音樂,
都是等到大賣了、得獎了、大家都說了、讚美了,
一切都顯示在別人眼中已經廣為流傳了,
自己才有去面對的勇氣。
說實話,有時候一些東西其實不適合人地氣候,
或是其實沒有這麼好(就是所謂的言過其實),
但是為了自卑劣根性的解除,
自己也只好硬著頭皮穿鑿附會,把頭銜硬套上去。
更重要的應該是人們內心要有強大的安全感,
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適合什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而不是靠什麼行為或是外在表現,來取得自我的肯定,
這或許也是耶穌基督屢次對門徒的提醒吧。
以下這篇新聞書寫著一種很有趣的人性,
我覺得蠻値得細細玩味的~
--
加州實驗:紅酒越貴,感覺越好喝
黃建育/綜合報導
我們都知道,「酒是陳的香」。但現在,似乎是越貴的也越好。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曾
進行一項實驗,結果發現,參加實驗的人如果被告知,他們所喝的
紅酒價錢較高的話,這種酒喝起來感覺較好喝。
實驗進行時,有廿一位自願受試者被要求喝下不等年份的卡本內蘇
維翁,然後記錄下他們所喜歡的。受試驗者唯一知道的事情,是酒
的價錢。在少許情況下,他們甚至不知道真的價錢。
結果,大多數的受試者都表示,「較高價錢的紅酒」比較好喝。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還把一瓶九十美元(約台幣二八OO元)的卡
本內蘇維翁,說是十塊錢的酒,矇過受試者。此外,他們也曾把五
美元的酒說成是四十五塊錢,照樣成功。
實驗進行中,受試者的腦部也接受掃描。研究人員想測一測他們腦
部「內側眶額葉皮質層」(主司愉悅)神經的活動情形。結果,那
些「更貴」的酒,分數也較高。
英國「品酒協會」執行長奧立佛詹森表示,這些受試者的反應,跟
某些人對名牌服飾、汽車與皮包的反應大致相同。二OO一年十
月,倫敦金融區有幾個交易員就曾支付高達一萬二三OO英鎊(約
台幣七十八萬元),在倫敦一家高檔餐廳點了一瓶紅酒。
不過詹森表示,並非每一個人都因為某種紅酒的價碼高,就認為它
一定是好酒。他說:「他們得知這瓶酒的價錢很高的時候,自然就
會期望很高。不過,當這瓶酒不如期望的時候,他也會一腳就把它
踢開。」
他說,沒有任何一位品酒行家會被這種實驗欺騙。英國品酒專家珍
西絲羅賓森表示,她對於這項實驗會在加州進行一點都不感到訝
異。她說,美國人對於紅酒酒的態度跟英國人很不一樣。羅賓森女
士說,大約七年前加州一家餐廳的侍酒師向她表示,只要一百美元
以下的酒他都賣不出去。不過,當他把這些酒的價錢改為一百美元
以上的時候,就很容易賣了。
出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116/4/rx72.html
--
(以下這篇看了也是心有戚戚焉,
算是他的讀後感,覺得可以放上來~)
作者:woosean
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woosean&article_id=9177562
迷信價格、名牌與名家的世界
基於家庭背景與經濟上的理由,我從來就不是個追求名牌或流行
的人,我最常穿的衣服是佐丹奴,幾乎不接收任何流行服飾資
訊,那種東西我越看越糊塗,不過為了看電影,我時常會出沒在
西門町與信義商圈,台北市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流行區域,在這裡
逛了好幾年的感想是:追求流行的人很多,懂得穿衣的人卻很
少,許多滿口甚至滿身名牌的人,穿起衣服可煞是恐怖,直接脫
光把鈔票糊在身上,搞不好都比較入目。
然而,只要是流行,就有人追逐,就像名牌與價格的影響力永遠
那麼恐怖,服飾的領域如此,電影的領域當然如是,出自名家的
電影,只要過了基本水準,歌功頌德之語便會產生,以說服模式
的角度來看,這類難以量化或實際化的標的物,周邊線索能產生
的影響力絕對不可忽視,反正願意深思的人少、追隨權威腳步的
人多,給幾個毫無道理但看似有指標意義的線索——價格、名牌
或名家——傻瓜就會被簡單地說服。
看來,在酒的領域也是如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