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社會從八卦土石流中站起來

文/郭力昕

摘自:中時時論廣場 Aug.14.2001(上載日期:Oct.05.2001)
 

一位在《壹週刊》的攝影記者認真的問我,對此刊物的作法有什麼意見,因為他覺得目前
的諸多批評,於他並沒有充分的說服力;他認為黎智英對員工專業精神的要求與期勉,還
比較讓人信服。在某個意義上,我好像也不得不同意這位朋友的看法。媒體上有人批評狗
仔隊是「虛偽的狗」,但是看起來,《壹週刊》既不比那所有一邊批評它、一邊跟著它後
面大篇幅報導同一則八卦的台灣媒體更虛偽,也並不比那只敢批評人人喊打的狗仔隊、卻
從不敢批評自己家裡媒體之八卦文化的評者更虛偽些。
 

也有不少人對於狗仔隊能夠戳破一些政客名流的道德偽善面目,覺得此雜誌替天行道,可
讓這樣的人知道收斂。然而,「替天行道」這觀念就是個舊社會的產物,它和土石流災民
要向跑到災區的總統下跪哭訴、或者稱勇於任事的法務部長為「陳青天」一樣,都反映了
台灣仍相當的停留在封建舊社會的實質裡。台灣好不容易脫離了特務治國與警察國家的狀
態,我們不願努力於發展一個依賴制度以建立開放監督的公民社會,反將這個功能從國家
機器直接交到《壹週刊》以及所有學得不像又拼命想模仿的其他媒體手裡,以新的「黃色
恐怖」,建立一個道德上的警察社會,並且讓全社會以消費八卦刊物,鞏固了這種「警察
機制」的私有化。這是台灣要成為 進步社會的一項嚴重危機。

我也正是在關切公民社會之建立的意義上,想討論八卦狗仔文化在台灣氾濫失控的問題。
有論者認為,刺探式新聞是民主政治的必要之惡;也有人以英國為例,認為那樣高度民主
與媒體文化的國家,都無法根絕狗仔文化的盛行,遑論台灣。但這些都是只看表面現象而
未能細究的說法。美國、英國、香港與台灣,是幾個八卦文化的大國,但是這幾個社會需
要八卦文化的歷史、文化、媒體脈絡與發展進程都不相同。美國的主流媒體本來就全面商
業取向,美國式民主也只能停留在一人一票的層次裡,除了小範圍的社區改造,人民對資
本家壟斷的政治現實無可奈何,只能轉向個人消費生活,包括消費超市裡的八卦雜誌。

再看英國。英國人的生活文化裡,普遍有著某種非常壓抑、拘謹的集體性格,加上他們的
勞動人口比例甚高,其知識能力尚無機會接收菁英質報的資訊,於是黃色八卦小報有其持
續不墜的廣大市場。但是,儘管銷路領先的八卦報紙《太陽報》,其銷售份數是每天只有
二三十萬份的幾種質報(如泰晤士報、獨立報、衛報等)的十多倍,但後者從不會因此而
跟著八卦報紙的垃圾消息起舞;英國社會也不會被那一大堆八卦刊物弄得亂了秩序、人心
惶惶。這不僅由於他們的讀者能夠清楚的區隔不同格調之媒體各自的意義,更是由於他們
的市民社會已先行建立的紮實了,八卦刊物只能在某個意義範圍裡產生作用,不至氾濫成
一種文化災難。

此外,刺探式新聞與民主政治也沒有必然關係,要看它的製作企圖是什麼。美國電視ABC
的「黃金時段現場」,從開播之始就走商業包裝搞收視率的路線,它與CBS的 「六十分鐘」
格調並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而英國的電視新聞從BBC到「第四頻道」,都常會看到
「調查式報導」(investigative report)的製作,但他們的刺探與闖入私領域,後面有著
重要的議題與更大的公共關切,使其面對專業道德上的爭議時,有其立足點。而《壹週刊》
的議題與關切重點在哪裡?

至於香港,這個不幸的華人社會,從英國殖民主到中共政權,他們沒有一天能夠真正自己
決定自己的命運。香港人才濟濟、有國際觀,但其無法取得主體性的集體苦悶,卻完全沒
有出口。這樣的一種深沈的虛無感,使香港絕大多數人只能把握當下、吃喝八卦。

台灣呢?我們社會資本主義化的程度,尚未如美國那般徹底以至於全無可為;台灣文化雖
也有其壓抑的性格,但與英國性質不同,我也不認為有英國那麼嚴重,且作為一個發展改
造中的社會,我們有太多可藉以解放壓抑的行動方式。若與香港比,則雖然台灣有著失去
國際身份的苦悶與來自對岸的壓力,但我們究竟還可以決定自己社會的樣子、與未來的方
向;相對於香港、以及新加坡、中國大陸的人民而言,我們是幸運的,而且被其他華人社
會羨慕著。台灣與其他有著狗仔文化的社會情境都不一樣,有著很多建立理性公民社會的
機會與可能,但如果我們這麼懶惰鬆散渾渾噩噩,寧可拱手讓香港的虛無商業文化踐踏自
己的社會,則我們根本沒有資格抱怨狗仔隊。

做為「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的成員,我曾不斷的與其他傳播學界成員強調建立媒體公共
空間的必要性與迫切性。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讓狗仔隊銷聲匿跡,但讓它不氾濫成災的治
本之道,不是靠更多的法律約束或道德譴責,而是迅速建立起可以讓社會進入正軌的公共
媒體空間。提供這樣的空間與制度,台灣的八卦消費者才有可能逐漸變成「公民」,人們
對政治社會的參與熱情才能有力的挹注進來。否則,人民無奈無助之後的力氣,只會轉為
call-in 的民粹情緒,與消費八卦媒體的興趣。


來源:http://reocities.com/Tokyo/bay/5254/article/ac1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