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nrqtsjs)
2013-11-26
文/陳樂融
金馬50褒多於貶(在台一片好評,海外未必),不只是名單受肯定,連轉播的台視、主辦單位
金馬獎執委會多年的人脈、資料與經營,功績都被大家看在眼裡。
有流行音樂界的朋友因而認為,明年金曲25,可以振衰起敝、好好效尤一番。身為流行音樂界
一份子,我也願有這樣的期許,但實質並不容易做到。
電影界有天天幹活的常設金馬執委會,有金馬國際影展、金馬學院、金馬創投會議,產官學充
分串連,受庇蔭的兄弟姊妹徒子徒孫滿天下,多少人都得過金馬的恩惠,對它充滿感情。反之,
還在一年一度公務部門負責純評審、電視台負責純轉播典禮的金曲獎,有什麼系統性、周延性、
外擴性?
電影界有兩岸三地長久的交流、磨合、比較,雖時有「不愛台」、「不保障台片」非議,卻也
在大華人圈建立「華語片」必然之地位與資源。從報名方式就限縮於本地出版物的金曲獎,有
什麼與海外(華語)出版品搏感情的機制與交情?
電影界雖長年有藝術與商業路線之別,但至少沒有硬以族群或語言別規範參賽作品,沒有分什
麼國語組、粵語組、台語組…一聽就會令人感覺怪怪的分類。但早就被國語、台語、客語、原
住民語四類「政治考量」框得死死的金曲獎獎項與表演節目,有什麼評審或企劃人觀點開闔的
空間?
媒體上對電影界平日雖也多藝人八卦狗血報導,但電影記者每多真正熱愛電影之士,報社也較
注重電影評論。真正為產業好、為影展好、為頒獎典禮好,媒體報導角度與尺度,還是會手下
留情或滿懷溫情。魚幫水水幫魚,產業的位階,藝人的光芒,整體還是居娛樂界之冠。反之,
這些年傳統媒體跑唱片線的記者,還剩幾人是可以「好好聊音樂」的?電視台新聞部更完全談
不上對「流行音樂文化」有何見解,除了排行榜、緋聞與慶功宴。對媒體主管來說,歌手只剩
紅與不紅之別,再沒有其他本質差異,遑論對幕後工作者的關心、尊敬。這樣情勢下,幕前幕
後的音樂圈,要不是鬧出什麼夠大的事(如張懸國旗事件),在傳統媒體上平日哪有什麼正經
新聞?
金馬獎每次入圍名單公布,何曾看到媒體立刻去訪問、引導、挖洞給那些「落選者」或「評審
團主席」跳?何曾不先好好報導入圍者,卻先聚焦海量的冷嘲熱諷?而到金曲獎入圍名單公布,
記者與編輯簡直見獵心喜到一個程度,不在意誰入圍,而在意誰沒入圍,處理完非得處理的A咖
歌手外,立刻去問其他沒入圍的A咖的經紀人或公司高層,免不了有人會對金曲獎或酸或貶或
怨,網友跟著大肆叫屈,猶如可以立刻挑出入圍四、五人中誰不值得入圍一樣(問題在這些批
評的人又不敢說:誰不值得進來,應該換xxx)。如果媒體氣氛不友善、不專業,一個獎哪裡
容易在社會中建立公信力與向心力,不三下兩下把它過往經營的光環毀掉就偷笑了。
金曲獎從頭到腳可改進之處非常多,該提的建議這幾年我也在公部門說盡,今年上半年影視及
流行音樂產業局預備開的檢討公聽會也沒開,所以2014金曲獎整體制度不會有什麼大改變,
外界無需過分期待。這篇短文只是藉著金馬餘威,稍微提醒一般人可能沒注意到的「金馬vs.金
曲」整體生態差異。
流行音樂圈的朋友莫說我愛潑冷水,實則冬天洗冷水澡有益,本屆金馬最佳電影音樂得主林強
說「批評是阻力,鼓勵是動力」只說對一半,出發點良善、推論經得起檢驗的批評,對個人、
產業或國家都是助力。反而不當的鼓勵,經常只證明是資源錯置的不良示範(這點就無需我再
費力舉例了)。
當然,今年金馬如是風光,明年金馬獎未必值得樂觀。生日的時候大家總跟你說生日快樂,但
50歲大壽一過,大牌資源用盡,懷舊情緒用盡,若2014年入圍台片再像第49屆一樣不爭氣,
評審團也失去李安大神加持,明年的觀眾恐怕又瞪大眼健忘地挑毛病了。
這就是人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