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6993  

(影像來源:Singapore River, by TK)

文/Hungying Chen

到了英國後,我的研究題目轉向到都市基礎建設財源。因此開始關注不同尺度的都市建設,
如何成為近十年來都市金融化進程的熱門投資標的,又這些如何具體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最近,自然而然注意到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的相關新聞。

這兩週密集開會,也環繞在這些話題上。三月中在 Sussex 的會議,是關於自然商品如何市
場化、金融化。其中,不少研究分析,跨度長達二、三十年,討論的就是類似世界銀行、亞
洲開發銀行、聯合國等針對氣候變遷與亞非都市化基礎建設扶貧計畫的效應分析。從氣候變
遷領域來看,過去二十年間大量推行的「參與式治理」、「參與式政治」竟是大有問題的白
手套。因為,跨尺度的參與式政治訴求,實際上都巧妙地閃躲了「誰決定金流、契約」的問
題。綠色,成為新經濟投資標的的藉口。

由上層超國家的區域尺度治理機構,透過各種長達10-20年的實驗型計畫(例如減少毁林和
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計畫 REDD+),長期空投金流與資源。這些計畫都強調強者應幫助弱
者、參與式社區環境治理。開放了下層的草根參與,卻反而扭曲地造就毀林狀況不減、
「碳排放」誤成為草根人民以為自己有權牟利的工具(就像台灣都市地區地主,誤以為未開
發的容積是自己理當擁有的權利)。會中不少進行拉丁美洲與非洲的田野經驗中,都巧合發
現:參與式政治與「透明參與」的訴求,巧妙地掩護真實的金權政治,反倒弔詭地成為新自
由主義計畫「去政治化」的最佳工具。

(這也與我們在台灣許多都市更新案的經驗不謀而合⋯⋯過去在台灣找不到可對話、訴說這
種荒謬感受的機會,沒想到此時此地竟在氣候變遷、環境治理的場域裡,得到對話機會。)

這場會議中,可以看見的是:都市基礎建設大約成為近十年來,政府一方面談「財政緊
縮/撙節(austerity)」、另一方面據此順理成章要求「公私合營」、挹注大型私人資本的最
熱門的項目。都市基礎建設(例如水、鐵路、瓦斯、電信網路、道路、電力供應...等)原先
是最不被看好的笨重投資項目,但是轉個念頭來看,大量賴此為生的市民,必須乖乖繳水費
電單,因此也成為長期收益最穩定的項目。除了穩固的市民繳費金源以外,許多金融模型游
刃於大型基礎建設之間,也創造了額外炒作收益。

除此之外,從過往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的經驗來看,他們不只提供金援,更有主動引導
開發動力的具體作用。例如他們會利用研究報告發布、政策工具教學,引導亞洲不同地區繼
續進行大量都市化,以增加大量土地投資炒作市場。簡單來說,譬如原本在英美號稱被用來
當作抑止都市化的工具,World Bank 會坦率告訴你:對!就是靠這些工具來大量進行都市
擴張。

這是為什麼這些以國家主導、跨國參與的區域型銀行,聚焦於大型基礎建設的原因之一。

Sussex 的會議結束,接著跑到突尼斯參加世界社會論壇。一週間密集參與了幾場關於居住
權益、棲地環境 (habitat) 與土地投機炒作市場的討論場次。會議上,亞洲人的參與真是寥寥
可數。不同會議中,土地掠奪的最大宗地點─中國,竟見不著任何一個與會代表。會議中,
碰得著面的亞洲成員,僅有台灣、香港、日本、菲律賓與印度。自然,這也連帶想像得到:
跨區域的集體行動議程設定,多仍以非洲經驗為主。

在會上,來自厄瓜多的西班牙移民工運動領袖Aida提到大量厄瓜多工人被西班牙銀行的詐欺
型「優惠房貸」欺騙,大量移工將家鄉的資產與自己在西班牙賺的錢投入繳房貸,在次貸風
暴連帶衝擊到西班牙地產泡沫化的同時,這些移工們血本無歸,西班牙的鯊魚銀行們一路追
債到厄瓜多。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我們報告台灣狀況的同場次,她說道:"Eviction is not
a crisis, it is a crime. The banks are funding the crime."

雖然在不同場次中,我和寶萱(以反迫遷連線身分)試圖呼籲三點:

1. 需要批判性地重新檢視「參與式民主」政治訴求的去政治傾向。

2. 針對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的金流、開發計畫成立跨地的監
督網絡。

3. 需要將縉紳化 (gentrification) 過程,具體納入國際公約對迫遷的定義中。

但顯然,至少就居住權相關的國際會議上,整場的調性與關注,仍然聚焦在拉美與非洲的原始
都市積累與迫遷,對於歐美的金融化–都市迫遷關係也相當欠缺理論–行動接合。

會中,遇到來自日本反東電的朋友們,我們稍微討論到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 (AIIB) 的影響。
對他們而言,今年三月中旬甫宣布加入的日本政府,打的主意可能是為了2020東京奧運、以及
接下來可預期的大型迫遷財源在鋪路。

原以為這個話題離台灣實質影響比較遠。沒想到,會議結束沒多久,竟看到亞投行在台灣引起
的熱議與行動。

拉哩拉雜提了一堆,只想說,問題絕對不只停留在:行政程序是否黑箱?是否將被中國併吞與
否?而更在於耐人尋味的國家引導大型資本集聚,對不同階級人們長遠的日常生活中,將具體
產生的影響。

問題,絕對不止於決策黑箱。

多少人在街頭衝撞所冒的行動風險與撐出的張力,也絕對不應僅止於此。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hungying.chen1/posts/10203684434860622

--

(板友)Ann 俞安 Chen 提問:

感謝好文,借分享。

另想請教兩個問題:

1.「譬如原本在英美號稱被用來當作抑止都市化的工具,World Bank 會坦率告訴你:對!就是
靠這些工具來大量進行都市擴張。」文中所謂「工具」指的是什麼呢?

2.「跨尺度的參與式政治訴求,實際上都巧妙地閃躲了『誰決定金流、契約』的問題」
可以多說明一些「巧妙閃躲」的例子或機制嗎?

謝謝!

--

(板友)Fss Lin 兩點回應:

1.台灣沒有很好的去總結IMF或WTO對台灣發展的深刻影響,甚至也沒有去關照我們周邊國家
或地區受IMF影響的各項結果,於是反對跨國資本有點去歷史去地理的味道,只是有反對的概
念。

2.接受IMF或簽署WTO各項協議的地區或國家,比較多都是在戰後由美國所支援或扶持的代議
民主體制,連同參與式民主,這也是西方政治的輸出與再製,如果不是這個制度方案,在地的
人民又可以有什麼取徑?

概念式很容易理解與上手,但,面對各種現地的差異性(含發展的、殖民經驗的、被冷戰圍堵
的、乃至於跨國境的難民族群),要如何再概念化,這也許才是交流更重要的精神。

--

(原作者回應)

你講的兩點我都很認同。我想特別針對第二點多解釋一點:西方霸權/抵抗政治的輸出與再製,
或許都到了可以重新審視的時間點。上面我說的有點簡略,意思不是全面否定參與式政治作為
一種政治訴求的可能性與必要性。而是仔細看見參與式政治在實質政治範疇中,刻意(或不經
意)迴避了哪些政治協商的範疇?從而才能幫助群眾辨識「開放政府」如何真正開放?如何不
變為妝點、掩蓋真實金權交易的化妝術。

 

--


延伸閱讀:

【鳴人堂】從「水壩興建受阻」看中國主導的亞洲建設投資問題

【秋鬥評論】亞投行、中國發展路線與兩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