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41.media.tumblr.com/tumblr_lxwd2n77OU1qzaq57o1_500.jpg)
--
最終,我們記得的不是我們敵人的話語,而是我們朋友的沉默。
–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 (Martin Luther King, Jr.)
--
文/TK
1963年,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再度入獄。他這一生入獄的次數接近三十次。這一次待在牢房,
他寫了著名的《伯明罕獄中信》。
信中有一段金恩博士這麼說:「非常遺憾,在黑人邁向自由的道路上,遇上的絆腳石,不是
白人公民議會,也不是三K黨,而是白人的溫和派。他們奉行的是所謂的『秩序』而非公正;
他們選擇要沒有緊張氣氛的消極的太平,而不要公正、積極的太平⋯⋯」
許多黑人在當時被阿拉巴馬州的警察拖行於街道,拉到暗巷毒打,最後只有受傷甚至死在槍口
下的受害者名字,卻不見任何需要出來負責的執法者,當權者也得以多次無痛抽離,放任濫權,
黑人連使用非暴力方式,為自己上街爭取基本的權利,都必須承受「被自殺」的死亡風險。
許多平時在教會講道高聲講著「上帝的公義」、「與社會弱勢一同站立」的白人牧師,這時候
卻選擇沈默不語,甚至還有人提醒要金恩要「等待」、「學習基督的樣式」。金恩看著這些教
會不敢對抗不公正制度,甚至要求他停止遊行示威,還不停地要求黑人「再等待一個更加方便
的時期」(a more convenient season),走在最前線的金恩,看在眼裡,只感到非常沮喪、
失望。
為何今天要重提這段歷史?
只是想提醒當代教會,總有一天,今天,也會成為歷史。而教會如何實踐信仰,將遲早被人類
歷史放上檯面討論。
不論是二戰前的納粹政權,還是1955年拒絕配合當時公車分座制度的 Rosa Parker,歷史終將
給予他們在時代中應得的確立定位。教會,當然也不可能例外。
如果要的只是秩序、安寧,那也會得到這樣的鼓吹該得的評價。而那個評價,是真讓人們切實
感受過福音,還是將人們更推離福音,答案就留給自己吧。
--
註:想細究這段美國歷史的人,可以參考2014年的近期電影–逐夢大道 (Selma) 作為開始。
以下為金恩博士的信件原稿,收藏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鼓勵你一字一句讀完。
--
Author: King, Martin Luther, Jr.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Date: April 16, 1963
Location: Birmingham, Ala.
Source: AU, University of Alabama (University, AL)
http://okra.stanford.edu/transcription/document_images/undecided/630416-019.pdf
--
文章補充閱讀:
從美國賽瑪到台灣大埔:非暴力抗爭(何明修 /台灣大學社會系)
--
影片補充:
- Aug 01 Sat 2015 06:23
[太平] 如果,要的只是秩序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