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更新時間:2010-05-27 21:04:09
  
記者/作者:社論

近日來媒體大量報導富士康事件,從第10跳、第11跳、第12跳,幾乎每一次的員工
跳樓自殺案件,就是一次媒體高潮的營造。媒體對數字的興趣,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
高亢過。每一次的報導,似乎都在預告下一次的高潮。但是,到目前為止,依然只有
數字,沒有名字。每一個跳樓的員工,似乎都只有計量的意義,沒有血肉之軀。

如果是自殺事件,那麼每一次的悲劇都應做為個案,慎重處理。也就是說,每一位
自殺者都應該可以從其留下的蜘絲馬跡,譬如日記、遺書、通訊、生前對話……探
索其厭世的原因。他們有名字,有身世,有快樂,有悲苦,有情愛,有怨妒……再
怎麼說,他們都不應該只是一個被用來累增的數字。但是,到目前為止,媒體週而
復始的報導,除了數字,還是數字。

就像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那》這部小說中所說的:幸福的家庭一個模樣,不
幸的家庭各有千秋。發生在富士康廠房的每一樁悲劇,其背後,當然都有一個個別
的、不幸的故事。如果大老闆郭台銘真的重視員工的死活,那麼,他就應該要求對
每一個案做細緻的調查和分析,從而找出悲劇的源頭,找出防堵的辦法。如果媒體
真的重視這些連環自殺事件,那麼就應該認真追索每一樁不幸事件背後的故事,就
應該對一個個獨立的生命有所陳述。但是,沒有!到目前為止,除了數字,還是數
字。

也就是說,媒體對待報導的對象,和郭台銘對待員工,其實是同一個態度。對郭台
銘而言,每一名員工,只不過就是他所擁有的80萬生產大軍的一個單位,只不過就
是薪水帳冊上的一個記號,是勞動市場上的一個商品。郭台銘是擁有龐大資本的買
方,量購勞工的生涯,買斷他們的青春。員工如同免洗餐具,用完即可拋棄。尤其
是,富士康採用的是講究「科學分工」的泰勒生產模式,勞動者在精密規劃的生產
線上被零碎切割,時間被嚴格控管。在產能、良率和利潤均大幅提高的同時,勞動
者卻成為一具具血肉機械,沒有生涯,沒有未來,沒有生命的意義。

同樣的,媒體對待連環自殺事件,也只看到數字,看到「郭董」對累增數字的疲憊
和困惱。他們的鏡頭和筆尖之下,沒有生命,沒有個體,沒有故事,沒有意義。勞
動者在他們眼中和在資本家眼中一樣:貧賤而廉價。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就
是媒體記者的連環跳:在時間的壓迫和媒體大亨的生產線控管之下,一個個爭相尋
求自我了斷,了斷專業,了斷知識,了斷人的基本價值。

 

 

來源:

http://www.lihpao.com/news/content_p1.php?art_id=407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