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導確實是一個很有遠見的思考者,
與其唱衰、看壞,成天數落這個環境的限制,他真的是位紮實的沉默實踐者。
--
與馬對談─魏德聖:台灣可學印度電影,成好萊塢主流類型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總統馬英九在今(27)日最新一期的治國週記中,與魏德聖導演對談入圍威尼斯影展的作品
《賽德克.巴萊》,馬總統對魏導演關心台灣的過去及國片的未來,非常感佩,也期許他
能更進一步發掘台灣歷史當中的寶藏。
馬總統說,魏德聖的鉅作《賽德克.巴萊》是我們近年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一部國片,他個
人對霧社事件的歷史一直蠻有興趣,因為霧社事件在台灣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晚近
的研究也非常多。
馬總統說,他個人在94年,剛選上中國國民黨主席,為了讓大家暸解一些台灣歷史上的重
要人物,特別把莫那魯道大幅的照片,放在中央黨部的外牆,都是很大張的,目的是讓人
不要忘記,那一年剛好是霧社事件75週年,所以也特別跑到霧社表達心意,而且和莫那魯
道的孫子碰面,一直都關心這件事情。
馬總統說,他感受到魏德盛拍這個片子時候的那種高度,不是去強調一個日據時代的一種
仇恨,或者是莫那魯道他那個部落彼此之間的一些仇恨,而是希望去把這個歷史的因果、
恩怨把它爬梳出來,還原它的真相,然後看當事人怎麼去做這個決定。這是他非常敬佩的
一個地方,因為原來霧社事件他都知道很多年了,但是它其實其中有很複雜的內容。電影
裡面都有交代,這點真的是不容易,尤其是花那麼多的錢能夠把現場通通都復原,然後讓
大家來看。
馬總統並透露,我們讀很多歷史,尤其是外國史,都很多電影來反映,他以前很迷二次世
界大戰的戰史,美國人拍的「最長的一日」,他看了好多遍,讓他印證了很多書上的知識,
而且那是相當真實的一部片子,電影除了有教育功能外,還有其它的一些藝術與文學的考
慮,這一點來講,已經是非常了不起。
馬總統說,《海角七號》為國片注入一劑強心針,大家都很興奮,電影界及觀眾也很興奮,
接拍《賽德克.巴萊》,也看到《艋舺》、《雞排英雄》,以及最近其它的片子,開始受
到大家的注目,他問魏德聖,「你覺得政府在這個浪潮中,除了儘可能補助外,還有哪些
事可做?」
魏德聖則說,「每個人都跟我說我們追不上好萊塢這個想法,不知為什麼我去了洛杉磯一
趟,看了好萊塢,我覺得為什麼追不上呢?應該是可以啊,沒有什麼追不上的原因,我不
知道哪裡難。」
魏德聖則說,「其實我看到一個現象,例如印度電影,在好萊塢已變成主流類型之一,因
為它有聚集效應,和華人的唐人街一樣,每個城市都有印度區,有印度的電影院專放印度
電影,因在外國城市群聚的力量,如果我們在海外也可以用單點,可能需要長期經營,不
知道何時會開花,但先從單點的電影院開始,先放映台灣或華人電影,把這些人群聚起來
看自己的電影。例如在海外如洛杉磯或紐約放映時,看到華裔人士攜家帶眷,坐了三小時
的車只為了看一齣來自台灣的電影,很感動,那我們為什麼不先設計這個點,他們也許已
移民第二、三代,為了讓孩子更認識祖先來的地方,帶他們去看電影,再擴展為帶朋友來
看電影;慢慢地,華人或台灣電影就會有獨立的市場存在」。
魏德聖則說,「因為西風東漸,西方的潮流慢慢轉移到東方,文化的潮流轉移到東方,未
來的藝文市場會比較集中在中國的北京或上海,可是台灣在其中一定可以占有一定的角色,
如果主流都跑到那邊,非主流市場會是一個很大市場,如果台灣這麼小可以掌握百分之二
十的非主流市場,那已經很不得了,是世界指標」。
魏德聖還說,「我蠻想要回到那個當台灣還不叫台灣的年代,去看看當時的原住民族,西
拉雅、平埔族跟漢人、海盜、移民,跟荷蘭統治的貿易的年代,那個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我希望從三種角度,其實三部電影,一個時代、三部電影、三個觀點,從這三個族群的角
度去看一個時代,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全面性的看法,而不是獨斷性的看法,某一個角度是
三個面向、三個角度去看這個事情」。
馬總統詢問魏德聖,對劉銘傳當時的中法戰爭有沒有興趣?魏德聖說,他從馬偕的日記去
看到那一段,其實很人性化,歷史、戰爭就是這樣,戰爭之餘,今天休息做生意,法國的
隨兵上岸買東西,照賣,賣完之後照打,很有趣的歷史時空,他覺得如果用更小的人物去
看更大的角度的話,其實會發現,戰爭有它熱血的一面,有它維護國族尊嚴的一面,還有
小人物荒謬的一面。
原文網址: 與馬對談 魏德聖:台灣可學印度電影,成好萊塢主流類型 |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8/27/91-2738358.htm#ixzz1WZ1DSg00
--
籌拍經過:
1997 魏德聖因看邱若龍的漫畫「霧社事件」,對此產生興趣、著手研究歷史背景
1998 魏德聖志願當邱若龍紀錄片「Gaya-1930年的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義工
1999 魏德聖以「賽德克巴萊」劇本獲新聞局優良劇本
2003 魏德聖自資200萬元拍攝「賽德克巴萊」5分鐘短片
2004/2 「賽德克巴萊」在國內透過網路籌募資金
2005 「賽德克巴萊」國內募得 45萬元,計畫暫告終止
2008/10 魏德聖因「海角七号」大賣 (最後創下全台5.3億元票房),決定拍攝「賽德克巴萊」
2009/10/27 在霧社舉辦「賽德克巴萊」開拍典禮
2010/9/4 全片殺青,展開後製
2011/9/1 入圍威尼斯影展競賽單元於麗都島舉行全球首映
2011/9/4 於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台灣首映。影片分上下集,將分別在9/9、9/30上映
相關數字
‧成本上下集 7億台幣
‧跑遍全台 28外景地
‧工作人員 400餘位
‧幕前所有演員 1萬5000人次
‧共拍攝 240個工作天
‧拍攝 3808個鏡頭
‧用掉 2000盒底片 共 72萬呎 (可從台北鋪到雲林)
‧全台 67家戲院同步上映
‧全台共 358支拷貝
‧相關專書已銷售 6萬本
‧包場 4萬張票
‧預售套票破 10萬張
‧預售票房已破 4200萬元台幣
--
部落格相關閱讀:
--
部落格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