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為什麼離開 Google – Why I left Google

Mar 19th,2012 by Mr.Saturday

Posted by Sega Cheng (Mr. Saturday)
 

時間是 2006 年夏天,我與 Google 台灣總經理簡立峰教授,坐在小房間裡討論一個
自然語言處理的問題,立峰跟我說了一個以 dynamic programming 為基礎的演算法,
可以解決我們眼前討論的問題,我認得這個演算法,是自然語言處理中常用的
foward-backward algorithm,於是點頭稱是......

那是台灣 Google 剛成立的第一年,當時所謂的台灣 Google,只有一位全職的軟體工
程師 (我們都叫他大師兄),而我是第一位軟體工程師的實習生,全公司包含簡立峰總
經理,總共五個人,兩間小辦公室,很擠。
 

現在台灣 Google 已經是一個超越一百人的公司,手上握有 Google 最重要的幾個
project,和一群全台灣最傑出的軟體工程師,而我在最近離開了 Google,身邊很多人
都很好奇不斷問我為什麼。我看很多有名網路公司的人離職後都要在網路上說明一番,
我覺得這是一個滿不錯的方式,可以當作 FAQ,也做一個分享。
 

先說好,如果各位看倌希望看到什麼爆料的內容,或是我痛罵 Google,那可能要讓各位
失望了,因為滿多人離開那些明星網路公司都是不爽,然後到網路上放炮,我正好相反。
因為我對 Google 這家公司幾乎沒什麼怨言,就算有,也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這不
是因為我特別知足,而是有一些更重要的因素在裡面。這其實應該從整個大環境講起。我
只懂軟體,接下來的討論就是單純地聚焦在討論軟體。

很多在台灣的評論家會希望把美國矽谷那一套原封不動搬回台灣,也有很多人也的確想盡
辦法 follow 這些評論家,想要把創業的車庫文化用複製的方式在台灣實行,很可惜的是,
台灣並沒有很多太大的車庫,放不下電腦,而且鼓吹直接將矽谷文化原封不動搬回來,其
實是忽略了很多事實,因為台灣跟美國,無論在軟體文化上或是產業環境上,都是天差地
別的不同,說直接一點,不是不同,而是差距很大。在美國也待過幾年,我花了非常多的
時間仔細體會兩個地方的差異。

台灣的現況是:等於沒有軟體產業,雲端運算也只是讓我們有機會賣更多的硬體。

那些在美國,離開明星公司的員工之所以會提出一些批判,是因為他們「有所選擇」,因
為矽谷的環境很好,機會很多,資源很多,大公司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所以只要稍有不
爽,他們離職的時候可以大做文章,因為的確,矽谷的創新活力帶給他們充沛的資源,他
們可以選擇自己出去創業,或加入其他他們可以認同的明星公司,並且因此獲得更好的回
報。沒必要在同一個地方忍受一點點的不爽。簡單來說,他們的選擇很多。

很可惜的是,這些在台灣全部不成立;在美國,你出去創業,大家覺得你很酷;在台灣,
你出去創業,會飽受眾人懷疑的眼光。在美國,你創業之後,整個產業會有支撐你的力量;
在台灣,很抱歉,我們根本沒有軟體產業,只有幾家軟體公司,資源和機會寥寥可數。在
美國,Google 不是最屌的公司,因為那邊三不五時就會冒出一些更屌的新創公司;在台
灣,Google 是最棒的軟體公司,你不可能對 Google 這家公司有什麼抱怨,因為沒有更
好的軟體公司。

所以,在美國,有美國的做法;在台灣,有台灣的做法,這一點就留到之後再跟大家分享,
這邊就不再離題了。

回到我為什麼離開 Google,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希望有一天,在台灣也可以有一家
軟體公司,可以像 Google 一樣,創造出最棒的工程環境和 business model,讓全世
界看看,台灣也可以在網路產業裡有一席之地,所以我選擇加入了愛卡拉這一家非常有希
望的新創公司,匯集了許多同樣是在台灣一等一的人才(不好意思工商服務一下,我也正
在找 software engineer,歡迎有志之士跟我聯絡),我們正在重新打造下一代的產品,
希望我們之後的產品,可以做為一個很棒的指標。所以,我離開 Google,不是因為
Google 有哪裡不好,而是 Google 的環境真的太好了,已經年屆三十,我怕如果我現在
不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換來的是未來更大的損失和機會成本。

因此我選擇去挑戰自我,相信無論成與敗,我都可以在路上學到很多,這是舒適的環境沒
辦法帶給我的,一生中最有價值的過程和經驗。所以,大公司有大公司值得學習的地方,
創業也有創業值得學習的地方,任意地鼓吹加入大公司就是不好,創業就是好,或是相反
的論調,實際上都是昧於台灣軟體環境的限制和事實,這些論調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
公平。亞洲之所以會大部份的人選擇 play safe,主要還是在於文化和環境使然,當然,
也有可能是文化直接造成了這種環境。所以在台灣,創業變成了一件很特別,很小眾的事
情,至於如何選擇,還是在於個人。更重要的是,有的時候,加入大公司或創業不是一種
取捨,而是一個先後順序罷了。

是的,Google 這幾年來有非常非常多的轉變,也是很多網路上離職員工砲轟自己老東家
的原因,但是當我們的媒體,老是煞有其事地關注著這些轉變的同時,沒有點出的事實是:
「人家在討論的這些轉變和關注的問題,層次已經超越我們太多了,我們只是敲敲邊鼓,
因為我們自己什麼都沒有。」這件事情不會在十年內改變,因為我們落後的幅度非常大。
軟體需要累積底蘊,是一個需要長期培養的功夫,圍繞著軟體形成的文化就更不用說了,
無論是軟體開發流程,無論是軟體人才管理,或是軟體創業精神,我們可以學,但是不可
能也不應該直接複製,很遺憾,這是沒有辦法模組化的部分 。

在 Google 有太多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也有太多太多關於軟體的面向,是我
永遠學不完的,我學了一陣子,不敢說學了很多,但是現在我選擇離開 Google,把這些
東西帶出來,希望真的能為台灣的軟體產業,帶來一點真正的價值和貢獻。

 
 

本文作者為 MMDays 共同創辦人,現任愛卡拉執行長暨遊戲橘子董事,曾任 Google 軟
體工程師。你可以在 sega@ikala.tv 或是這裡找到他。

 

來源:http://mmdays.com/2012/03/19/why-i-left-google/

--


網友 David Hsu 回應:(我覺得這段文字也頗值得一看)

整篇文章我只對這句話有保留「...亞洲之所以會大部份的人選擇 play safe, 主要還是在於
文化和環境使然, 當然, 也有可能是文化直接造成了這種環境. 所以在台灣, 創業變成了一件
很特別, 很小眾的事情...」這個命題下的未免太井底之蛙了。

即使不要擴大到整個亞洲,只講台灣好了。其實在多半的產業,創業是非常常見的事情。看
台灣有超過八十萬個中小企業就可以證明。但是作者出自自身的觀察也沒錯,所以,問題其
實應該是:為什麼台灣的軟體人才,創業是特別,而且小眾的事。再追究下去,軟體業創業
的人其實也不少啦。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台灣起碼有五十家自己在做ERP軟體開發的公司,
多數的老闆與員工,都不是科班的...

所以,台灣的軟體產業,少的只是台清交的學生,尤其是功課好的學生。所以,其實作者該
問的問題是:為什麼台灣頂尖大學的 Computer Science 優秀學生,創業是小眾的事?有
很多原因造成這個現象,思考這件事,才會有助於把作者自身的經驗變成改善產業的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wghome 的頭像
    twghome

    The Chosen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