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來源:TK)
2015年4月28日 22:34
BBS 技術落後?抱歉,我不同意 – 回應褚士瑩之文章
文/Lee Horizon
身為個資深批踢踢鄉民與BBS(編按:電子布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縮寫為BBS)
研究者,看到褚的文章不吐不快,能講的點不少,但我直接從技術史方面反駁許多人有的誤解:
: 尼泊爾的震災讓我意識到社群網站在災難發生時有重要的功能性。臉書Safety Check的
: 功能讓我知道我有幾個朋友在災區(6個)、他們是誰、多少人已經報平安(4個),所
: 以不需要一個一個拼命打電話,我在千里外也可以放心,這才是科技的人性本位。
: 自從尼泊爾震災後注意到臉書的Safety Check回報功能後,我也在想科技跟使用者在不
: 同文化的微妙人際關係,其實遠遠超越了技術層面跟法律相關規定。比如今早我在曼谷
: 街坊的小店喝咖啡,就有用QR code集點的功能,收到蓋章後如果給滿分好評,還可以多
: 得一個章,集10點免費換一杯咖啡,但在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如此成熟的市場,卻不流行
: venmo這種朋友吃飯看電影這種可以讓大家把該攤的錢,互相轉帳的APP,因為在泰國,
: 團體中年紀最大、賺最多的那個人,仍然應該全桌買單,跟大家收小錢是很羞恥的事。
: 那麼台灣呢?(進入重點)為什麼無論科技如何進步,最盛的還是科技層次跟整體美感
: 都停留在56K撥接上網時代的BBS?
^^^^^^^^^^^^^^^^^^^^^^^^^^^^^^^^^^^
這個認知是錯的,這是一個缺少歷史感,對BBS技術的誤解。
台灣BBS的歷史脈絡和歐美流行的BBS不一樣,我甚至可以說雖然他們都叫BBS但
兩者其實差非常多。
首先,在W.W.W誕生前,流行於世界各地的BBS,最早誕生自1978年,被稱為電子化
電子布告欄 (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 ,CBBS),隨後於1983年,有個工程師
弄出了一個叫做 Fidonet 的網絡,使得當時以電話撥號為主的BBS可以互通有無,那也是
當時流行起來的BBS,也有一稱叫撥號BBS (dial-up BBS),而台灣是在1988年開始加入
撥號BBS的行列。
大概長這樣:http://goo.gl/X7JAEx(圖見下方)
當時的BBS非常溫馨,為什麼呢,因為整個站通常只有兩人,一個是站長,一個是上站的
人(因為你只有一條電話線,你厲害點開個20條,就20人同時上線),那時的風景和現在
完全不一樣,而且那時上網是用電話費來算,非常的貴。只有一些比較有資本規模的商業
站台,白日夢情報站或是 NEXT_BBS 可以有數十條電話線,讓更多人同時上線,但仍舊
難以破百,褚文中所說指的是這個時期。
那當時撥號BBS 主要是用來傳檔案的(一些色色的,或是不色的圖與檔),或是做為一些
簡單的文章討論及訊息交換。
在此順便講一個有趣的插曲,是1994年的台北市長選戰,很潮的使用了網路科技也就是撥
號BBS,當時的新聞是這樣子的,連記者的名字都很有趣,但不確定是否是後來的LBJ了:
1994/11/17 - [中時晚報]
劉寶傑/台北報導
繼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水扁設立電子佈告欄(BBS站)之後,台北市長黃大洲也跟
進,搶攻電腦族,但令人驚訝的是,陳水扁總部發現黃大洲的BBS站竟有色情遊戲。陳水
扁競選總部說,站在推廣資訊的立場來看,陳水扁當然是歡迎各候選人的挑戰,陳水扁的
BBS站並容忍支持趙少康的文宣在站上公布,但如果有色情就令人不能接受。陳水扁總
部說,近日來不斷有民眾反應黃大洲的BBS站上有色情充斥的現象,經陳水扁總部查証,
名為「黃大洲BBS GO GO行動派」的電子佈告欄,的確有名為「老鴇戰爭」的色情
遊戲。依據BBS站設計的方式,外人是不能插入遊戲項目,因此一定是設站設定的。這個
名為「老鴇戰爭」的電腦遊戲,使用者必須自己扮演老鴇,並與其他玩家相互競爭。玩家在
大街小巷設立應名站,並到處誘拐女孩賣淫。玩家還可以雇用牛郎去讓其他老鴇的女孩懷孕,
種種導致性觀念偏差的行為,陳水扁競選總部說,這種做法比起豬哥亮對婦女同胞的輕蔑,
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此遊戲中玩家除了學習如何利用女子賣淫來賺錢之外,更可以偷竊他
人的錢財殊死戰是告密舉發來鬥垮其他玩家。各種旁門左道都有。水扁認為,這充分顯示黃
大洲對現代資訊的無知及對婦女同胞的侮辱,黃大洲用最進的通訊科技,將色情遊戲送到家
家戶戶門口,還口口聲聲要將色情趕出住宅區。陳水扁要求黃大洲競選總部即刻停止這種侮
辱女性的電腦遊戲,並向市民公開道歉。
那在此不對此新聞評論,這大概就是那個年代的「抓到了,請退選」。
繼續往下講,然後1993、1994年國外的BBS已經算是強弩之末了,也差不多從歷史退位了。
但在台灣的BBS才正要開始精彩,基本上它是奇行種,當它被改良過後,1992-1994年間被
引入學術網路中時,它就已經是個不一樣的東西了,只是大家還一直叫它BBS,一直認為它
是個不長進的東西,但實際上它從那時候起一路進化,而褚和許多人理解的BBS只停在這。
之所以說在學術網路是個特殊的背景是因為當時1992年,交大啟用了宿舍網路,有此一說是
這是是世界上第一個宿網,甚至比美國還早,那也因為太早啟用宿網計中人員一來沒那麼多
人,二來下班也不會變成學生的工具人去幫忙修電腦,所以當時就組織了交大校園網路策進
會,這也是為何90年代,早期的網路發展多半是以學生為研發與使用核心有相當大的關係。
之後就是神人輩出的時候了,開始有人用open souce 改東改西。誕生了第一個私人站台陽光
沙灘,接著ID為 woju 的第二任站長推出了更好架站的方式,然後一堆私人站台就開始百家爭
鳴了,批踢踢是在這時候的產物。
而除了系統與介面和撥號BBS不太一樣時,此時也因為使用者的偏好(?)開始加了許多東西,
好比聊天室、即時通訊功能的水球、賭場、電子雞、電子恐龍、後來還可以養電子版的政治人
物,點歌等。
這些都是隨著使用者的需求衍生出來的技術改革。
我們現在覺得理所當然的推文功能,是13年前(挖好久了)2002年出來的,而在那時一個BBS
能夠達到上千人就已經是非常厲害的狀況了,破萬更是夢幻現在的人應該很難想像,當時整個
站尖峰時刻加起來的人都比不上現在八卦版的平常狀態。
但我要問的是一個能夠容納十多萬人同時上線的技術是憑空出現的嗎?
甚至是讓單一看板可以湧入十萬,大家發廢文卻沒事,這是低技術?
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技術創新,2005年的 Linux Magazine 則是用「Bulletin Board's Revival」
形容了這一特殊現象。
我這邊還沒有提到 PC man 的不斷改版,還有手機也可以看文推文的這些技術變革。
最後想呼應褚士瑩所說的,我認為如果把「社群文化」當作是旅遊所遭遇的「異文化」,社群使
用的語言是那些異文化所用的語言,那可不可以不要這麼武斷,不加了解的狀況下就說「分手」?
如果說「真有甚麼國際觀」帶來的啟發,那也是在於我們更願意謙卑地去理解和我們很不一樣的
他者。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otes/10153080641072550/?pnref=stor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