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釋召慧  

(圖片來源:http://static.ettoday.net/images/778/d778869.jpg

慈濟醫院一年管理費要21.92億?水電瓦斯費2.56億?志業還是事業?數字會說話!

2015/02/25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71 期

作者:洪綾襄

慈濟內湖開發案爭議炒得沸沸洋洋,外界對慈濟慈善基金會與慈濟醫院的營運與財
務多所揣測。本期《財訊》特別企劃〈透視25家大型財團醫院搬錢術〉,就針對慈
濟醫療財團法人(慈濟醫院)的財報進行比例分析。

根據衛福部去年底公布的最新醫療財團法人財報顯示,2013年慈濟醫寮財團法人獲
利能力名列醫療財團法人第七名,醫療業務雖虧損1.13億元,但靠8.6億的非醫務收
入,結餘仍有4.1億元之譜。

不過分析起來,醫療業務虧損的主因竟是高達21.92億的管理費支出。

慈濟醫院承做健保業務規模為台灣第三大,總床位數約3000多張,但管理費竟高達
21.92億,費用占整體醫務支出的13%。不僅非醫務人事費用來到8.3億,水電瓦斯
費用每年更高達2.56億元。

若以醫療龍頭長庚醫院來比較,長庚全台擁有近萬張病床,但管理費支出僅15.98億,
水電瓦斯費也一年也只花2406萬元;兩相對比,慈濟的管理費用明顯不符合比例。


慈濟醫院  

(圖片來源:http://www.iec.com.tw/uploadfile/a06i05.jpg

另經會計師勾稽比對之下,慈濟醫院有約40億台幣的資金規模投資於具國外金融資
產,卻未清楚揭露投資標的;投資國外上市櫃股票的股利所得,也有應繳稅卻未申
報的疑慮。

慈濟醫院僅表示,慈濟每年義診病患上萬人次;全球患者更超過三百萬人,所得也
非以經濟商業做考量,而是體現證嚴上人「人苦我悲,拔苦與樂」的精神,「希望
外界不以量化的方式,來評量慈濟醫療志業對社會的付出與奉獻。」

然而上述財報問題,都只是冰山一角,政府免繳醫院房屋稅、土增稅、營業稅、所
得稅,慈濟每年也領走健保經費上百億元,慈濟現在不只應說明開發案,如何使用
全民繳納的健保費和社會捐款,也應一併交代清楚。


來源: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4052(財訊 471 期)

--

雙北擁地五萬坪 慈濟是台灣最大地王

2013/01/02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15 期

作者:林洧楨

「難道慈濟在大台北已沒有其他土地可供使用,非要開發保護區土地才夠用?」這是
內湖保護地開發的眾多爭議當中,另一個讓綠黨中執委潘翰聲、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
李日進兩人同感疑惑的關鍵問題,對此,慈濟慈善基金會營建處主任林敏朝坦言,過
去北市府審查委員也同樣質疑過,他解釋,「雙北市的大面積土地都各有用途,不僅
挪不出空間,也都不如內湖適合。」

但這個土地捉襟見肘的理由,對比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抗議資料中斗大的「全台最大
土地開發霸主」標題,讓人更加疑惑。

因此本刊深入調查慈濟在雙北市的靜思堂、靜思書軒、聯絡處、共修處、大愛感恩科
技概念館、大愛媒體園區、慈濟醫院、以及部分得知的資源回收點後,結果意外發現,
慈濟相關財團法人在雙北市的土地資產規模累計近五萬坪,據房仲業者推估市值約四
百億元,這種身價水準,已能和本刊三七六期「地王傳奇」報導中,蓋出台灣第一豪
宅「帝寶」的宏泰集團董事長林堉璘,以及在台北擁地超過三萬坪的聯邦集團董事長
林榮三的兩位超級富豪並列。

建商老董:慈濟資產上千億

如果計算全台據點,數字恐怕更驚人,更別說慈濟置產觸角早已伸至海外。同時顛覆
大家想像的是,多數土地並非捐贈,依地籍謄本資料顯示,多為買賣取得,不難看出
慈濟的土地資產與財力有多雄厚,難怪過去一位與佛、道教淵源極深的建設公司董事
長敢斷言,「不用懷疑,慈濟資產絕對超過一千億元!」

這些資產中,台北市雖有部分屬持分土地,無法獨立開發,但合計慈濟仍有將近
二.四萬坪的土地規模,超過九成集中在內湖與關渡兩園區,其餘土地雖都未達千坪,
但也多在大安、中山、信義等精華地段,推估總市值高達二六O億元。

其中位於松隆路上的商辦大樓一樓是靜思書軒,除了有佛光山資產壓在上頭,看起來
相當有趣之外,也是單價最值錢的一筆資產,推估每坪價值達八、九百萬元;而總價
值最高的是占地廣大的內湖保護地,假設如同慈濟規畫,只開發三五%土地,變更為
住宅使用,推估總市值約一百億元。

慈濟的新北市資產規模也不遑多讓,總土地面積超過二.五萬坪,推估市值一四O億
元。其中最大的是擁有近一.二五萬坪的三重園區,每坪價值近六十萬元,市值約
七十億元,目前除作資源回收外,也被慈濟安排作為內湖園區開發完成前的國內外志
工教育訓練與培訓場地。其他在板橋、汐止、中和、蘆洲等地也各有超過千坪的土地,
以中和中山路三段及蘆洲光明路兩地的土地單價最高,每坪有七十到八十萬元的水準。

 

來源: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2466 (財訊 415 期)

 

--

慈濟  

(圖片來源:http://www.scooptw.com/scoop_admin/upload/images/1149062.jpg



【更新】教授整理出慈濟這樣買地 買了再變更

2015年02月25日12:15

(新增: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人柳林瑋臉書)

在頂新黑心油爆發之際,曾發文「請教」證嚴法師「挺眾生還是挺信徒」的都市計畫
學者楊重信,近來整理出慈濟都市計畫區開發策略,竟然有不少筆都是「買了再變
更」。不少正是買了「保護區」、「綠地」、「工業區」後變更為「社會福利專用區」,
讓網友質疑「看起來他們有搞工業區和保護區變更的嗜好。」

楊重信在臉書上PO出一份「慈濟都市計畫區變更案」表格,整理出有10筆慈濟土地,
都是在買了土地分區如「工業區」、「農業區」、「保護區」、「綠地」、「交通用
地」後,再申請改為「社福用地」、「文教區」等,以拿來蓋校舍、醫院、志業中心
和志工大樓。

網友見了也驚嘆不已,留言「看起來他們有搞工業區和保護區變更的嗜好。」、「歎
為觀止」、「不懂為何盡作些令人費解的事!」。就連就連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人
柳林瑋,也在臉書分享《蘋果》新聞,並說「慈濟的點石成金術實在太強了!!!阿
彌陀佛~~~(現在要多稱讚,避免得癌症)」

(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225/564252/

--

善惡必報  

(轉自 林靜梅)

我大概可以揣摩釋昭慧法師的好朋友,遇到這次昭慧法師,被全面攻擊、甚至出現一些
人身攻擊時的心疼之心,但我不得不問,引發公共議題的討論是好事,但我們真的有足
夠的智慧,確信自己絕對正確,以我代表真理的姿態,否定所有與自己所信之真理、不
同的論述嗎?另外,引用某個不具真名的網友,以網頁上顯示的顧問頭銜,就想直指廖
本全從中得利,這是嚴謹的做法嗎?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廖本全跟詹順貴跟我是好朋友,所以我只會說他們的好話,那你們
太低估我們的友誼了,我並不是每次都贊同他們,甚至也會對他們提出我的見解,我覺
得真正的朋友就應該說真話,用誠懇提出質疑。我相信他們也會知道,我常常講那些機
車話,不是為了造口業,而是願意負責的批判。這次廖本全被指涉拿了什麼好處,我覺
得那樣的證據力,實在薄弱。

十多年前我開始接環保線,就接觸慈濟的開發案了,好像也沒有什麼媒體要報導這個案
子,我記得那時候荒野的東漢、還有本全,一直持續在追,記得那是一個個初放晴的天
氣,大湖公園地面還有潮濕,本全還是一頭黑髮,我們在大湖公園的涼亭裡,他跟我說
明哪裏有順向坡(計畫裡面也有寫),還講了保護區不該被破壞等等的意義。

早年在跑的時候,慈濟真的很強勢,我曾經有一次一篇報導內,用了兩個反對開發的訪
問(人家出來開記者會咩),然後放一段慈濟的回應,隔天被發言人打電話質問,指責
我那個根本是不平衡報導,還問我「你們新聞部經理是誰?」,但我很傲慢我說我不知
道(真白目)。相隔多年之後,昨天我去慈濟採訪,一堆師兄姐每次都要請我們進去喝
茶(跟警察局好像),比起過往低調又覺得媒體都是來負面報導的,這些師兄姐現在變
得一個比一個和藹可親與熱情。邱師兄看到我一整個好久不見的開心樣,讓我也跟著有
種見到老朋友的開心樣。怎麼可以跟要破壞保護區的人交好?我不否認一開始我也跟很
多人一樣,覺得慈濟很萬惡,但跑久了,我反而覺得這些人,何嘗不是懷著、是為了信
仰著「真理」,而奉獻自己的。

就算我不認同所有論調,我也覺得我該善盡傾聽的責任,善盡當面提出質疑的責任。昨
天我也一直想,事實上也問了,為什麼慈濟拖這麼久、拖十多年,還不放棄變更保護區
開發?

依照我跑開發案新聞的經驗,今天如果這是科學園區的開發,工廠的開發,是經不起這
樣拖的,看面板大廠友達,硬要政府蓋中科四期,環評過程驚天地泣鬼神,只不過是多
花一點時間,結果沒幾年友達評估沒競爭力了,說不進駐了。被徵收土地的農民何辜?
政府還花納稅人的錢,友達自己也應該深感委屈,痛批國內投資環境很糟。

慈濟的開發當然不一樣,這是他們的土地,買土地的錢是信眾所捐,蓋的社會福利專用
區也不是拿來營利的(不過做得好當然可以吸引更多捐款),現地上雖然沒蓋成美輪美
奐,但一樣在加減使用(復興航空空難救援時所提供的熱食,就在這個基地準備的)。
因為這是「志業」,所以師兄弟姐妹能夠以信仰的力量,一起團結、支撐彼此,深化對
開發案的知識累積,與捍衛價值。他們真相信自己做的是好事,也不能辜負信眾們充滿
利他情懷,捐出自己的財物,共同希望成就更多美善的心願。

但相對的,有人也一定會提出(不就是我本人,哈),能拖十多年正代表這個開發案沒
有急迫性,財力雄厚的慈濟經得起這樣的長期抗戰,但有這麼厚實的能量,為何不把力
氣改投入更可行、更沒有爭議的地點呢,選擇走一條、帶頭做更好示範的路呢?(這是
道德式期盼無誤)

保護區就是保護區,環境敏感區不應該開發就不應該開發。VS。保護區只剩名字叫保護
區,它已經被破壞了就要好好規劃,提升土地的正面利用。

保護區到底能不能變更?我們應該理解,保護區也是人類為了某些目的所劃的(保護土
地是其中之一目的,但根據慈濟的說法是,當年執政者不知道怎麼劃分這些土地,所以
先畫成保護區放著)。它完全不能動,不能檢視,不能檢討,不能變更嗎?

這就是為什麼台北市都發局與都委會,要去做「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希望檢討出
一個新的準則,讓所有試圖打開保護區之門的開發案、有所依循。但那個準則實在看起
來極為有空間、進行任何詮釋。

這十多年來,我相信支持跟反對的人,都很累了,能不能開發,為什麼不能一句話解決
呢?要如此耗費社會成本,一直正反對抗下去?

不想背上阻礙開發的臭名、也不想承擔破壞環境的罪名,與其說這是慈濟案所製造的兩
難,不如視之為人類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所必然面對的環境課題。

到底要蓋多少房子才夠住?(諷刺的是房子越蓋越多卻越來越貴)到底要蓋多好的房子,
才足以好好實踐志業?

已經遭到破壞的保護區,是要認清事實,規劃成更好的土地利用,還是應該要恢復它原
始的面貌,試圖找回它舊有但重要的價值。又或是,有沒有一種,超高智慧的解決方案,
可以同時兼容兩種可能性。

而市府又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呢?市民們又想要什麼樣的台北市?身為台北市民,我可以
提幾個問題,極端氣候所帶來的災變,益發嚴峻,我們如何做好城市的「調適」?市政
府可以告訴我,大湖里的防洪、滯洪能力多高?如果慈濟蓋了,不會危及周邊居民不會
淹水嗎?或是,另一個更上位的問題,已遭到破壞的保護區,我們乾脆心一橫,全面開
放開發,或是要做其他好的彌補?

吵了十多年還在各說各說,這能是好事嗎?

但我真的對慈濟有一份期盼,如果真堅持這裏安全無虞,在這個「破壞區」開發有正當
性,非得開發不可,那就不要再執著細部設計如何,直接接受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讓
社會更有系統地公開檢視這個開發案呢?

慈濟的邱師兄,昨天問我,你們來現場看,還會像環保團體一樣覺得這裡會淹水嗎?不
會嘛對不對。邱師兄我很想這麼說,但長年來的訓練,我實在不敢眼見為憑,或是眼不
見不為憑,就好比,我不會因為肉眼看不到神,而不覺得神不存在。

「人在做天在看」,但是面對天然災害,通常都是「天在做人在受」。我不想無限上綱,
但希望找出務實面對的方法。

--

(轉自 BillyPan 潘建志醫師)


慈濟   

慈濟內湖園區為什麼不該開發?一張圖讓你明白。

慈濟內湖園區分為北南兩個基地,這塊地是慈濟在民國85年以13億購入。但慈濟一開始
沒有仔細評估,上當了,土地原先是大湖的一部份。因為水土保持不良,湖道淤積成溜
地,加上人為傾倒廢土,硬生生填出這塊地來。後來又違法使用,被加蓋違建舖上水泥。
慈濟買下後在裏面從事環保事業,錯上加錯。現在又要變更保護區蓋樓房,是錯誤的
第三步。

民國11年的地圖,慈濟內湖基地還是湖面。直到民國66年的地圖,湖水都還在。別說是
保護區了,水利法中的河道是嚴格禁止開發的。到現在這塊地的使用分區仍然是保護區。
40年地貌變化這麼大証明這是地質不穩地帶,旁邊有順向坡甚至還有基隆斷層。而當年
會積水成湖,也說明了這裏是自然地理環境下山脈雨水匯集之地。湖被填土後,基地旁
的農地遇大雨就淹。九次專案會議無法定案,不是人家不給你開發,是不能開發啊。

13億對慈濟而言並不多。真要做公德,這塊地該做成親水或森林公園。附近就有大溝溪
親水公園減少了大湖山莊居民長年的水患。請証嚴法師學習台灣樹王賴桑賴賴倍元,他
在10個山頭花了20億種了30萬棵國寶樹。這才是我們人民奉獻後希望慈濟做的事,而
不是在違建中做毛毯工廠資源回收,或是變更保護區成為社福專區。

 


賴桑影片: http://youtu.be/b71ib3aSlAs

動態來源:http://tinyurl.com/mchwfkw

--

(2/27 更新)

(轉自 黃哲斌)

【幾點雜感】

關於慈濟內湖園區爭議,我無意湊熱鬧,因為有些朋友談得更深刻。以下,單純是我的
幾點親身經驗與雜感,在朋友臉書上開了頭,不好意思喧賓奪主,搬回自己家討罵挨。

一,家母也曾是慈濟人,我因而有點接觸。我相信,慈濟絕多信眾是良善的,無私的,
然而,這個巨型組織的內部文化,顯然無法因應世俗化的諸多挑戰。

二,舉一例,我在媒體任職期間,領教過「慈濟不可批評,上人更不可批評」的厲害,
每有負面消息,必有遊說、電話轟炸,甚至威脅退報。

難怪有同業說,他的親身接觸經驗裡,慈濟比較像一個公關公司。他的戲言只是其中一
個面向,不可否認的是,慈濟的決策核心裡,一直不乏退役媒體人,於今尤然。一個宗
教團體,如此戮力經營媒體關係,長遠而言,有其利,必有其弊。

三,慈濟決策核心的封閉化,加上組織領袖的神聖化,再乘以資源規模的龐巨化,不必
具備太多組織管理的常識,都知道其中危險性,目前,慈濟正在嘗受此一苦果,若無法
積極求變,未來的危機只會越來越大。

四,為慈濟辯護者,起手式常是「慈濟做了多少多少好事」,這是無效的辯詞。第一,
做了好事,不見得永遠是對的事,第二,上次做了對的事,不見得下次不會作錯事。

反之,慈濟人動輒把「我是來作善事」掛嘴邊,很多情況下,正是招致厭惡的起因,因
為,那句話未出口的後半句,往往藏著「你不要不知感恩」的潛台詞。

五,慈濟近年的公關危機,與傳統媒體勢弱、網路力量崛起也有相對關係,因為,他們
無法再動用組織力量,封鎖負面消息,也無法以情緒動員,淹沒網路批評聲浪。

此一趨勢,會隨著慈濟組織及資源的日益龐大、世俗化爭議衝突的日益尖銳、組織決策
的日益保守封閉,而挑戰日益嚴重,終至不可逆轉。

六,作為一個資源驚人、社會影響力巨大的宗教團體,慈濟最需要的,不是自我防衛,
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敢於迎接時代挑戰,盡可能透明化,盡可能體察社會趨勢,不
要只顧發展組織,而是要思考五年後、十年後的組織運作,同時爭取社會認同。

當然,這種社會認同不再像以前,只是透過邀約媒體總編輯、發動抗議、或是出版靜思
語,而是,更真誠、更謙卑的反省與對話。

七,論及世俗權力與信眾影響力,應該沒人能比得上天主教教宗。然而,這兩年方濟各
如何以一己之力,試圖扭轉教廷保守頑固的風氣,扭轉世人對天主教的成見,或許,對
於慈濟人而言,能有些許啓發。

衷心期待,慈濟變成一個更好、更能與台灣社會接上軌道的組織。

 


--

延伸閱讀:


慈濟對上柯文哲:網路時代的衝突處理

變更保護區的眉角(潘翰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wghome 的頭像
    twghome

    The Chosen

    twg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