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mcqfuol)
在中文,我們罵人是使用越下流的字罵得越狠。但是在日本人眼中,他們的操作正好相反。
他們發狠的詞不多,而當他們要表現不友善的時候,往往是使用「敬語」表達「疏遠」。
比如當有人大吵大鬧,如果有個人上前,表示:「對不起。請您離開這個房間。」這其實
已經是他們很「用力」的譴責了。
會不會覺得奇怪?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mcqfuol)
在中文,我們罵人是使用越下流的字罵得越狠。但是在日本人眼中,他們的操作正好相反。
他們發狠的詞不多,而當他們要表現不友善的時候,往往是使用「敬語」表達「疏遠」。
比如當有人大吵大鬧,如果有個人上前,表示:「對不起。請您離開這個房間。」這其實
已經是他們很「用力」的譴責了。
會不會覺得奇怪?
(影像來源:TK)
2015-02-21 本文由騰訊《大家》授權羅輯思維轉載
文/連嶽
不少詞需要重新定義。
多年以前,在一個複雜的大單位,有次在樓梯碰見一位平時看起來很溫和的同事,他剛
理了個寸頭,我隨口誇獎一句:很性感啊。我以為會收獲一句「謝謝」,沒想到他卻暴
跳如雷。後來才知道,他認為我這個詞是侮辱,超過了他忍耐的極限。
(影像來源:TK)
2015-02-01
文/賽娜(編寫)羅輯思維
早在19世紀前,歐洲科學家就註意到一種叫「嬰兒猝死症」的詭異病變。在某些不幸的
家庭裡,父母將看起來健康活潑的小孩抱上床,蓋上毛毯。第二天早上卻發現孩子已經
死了……
一開始大家紛紛猜疑:是父母施以虐待了嗎?或者完完全全是謀殺?似乎都不對。可
「健康的嬰兒在睡夢中,因為未知的理由而死亡」,這樣的解釋未免太嚇人了。
(影像來源:TK)
關於潛意識欲測試他者人性一事,我一直以來比較好奇兩個問題:
2015-03-01
文/羅輯思維
一對年輕夫妻感情很好,但妻子仍不放心丈夫的忠誠度,於是就讓自己的閨蜜
出馬,考驗丈夫是否花心。
(圖片來源:原文)
2015-02-06
文/羅里·桑澤蘭德(羅輯思維)
為什麽政府要花費60億英鎊來提速歐洲之星列車,而不花十分之一的預算,請頂級名模
為乘客們提供波得路堡紅葡萄酒,讓旅客們享受整個旅程,這樣政府能省下50億,說不
定乘客們還會要求火車減速呢。
公路上樹立起一些小標識牌,持續閃爍著限速的數字,並根據你是否超速呈現一個笑臉
或者愁臉,為什麽這個小東西預防車禍的效果會比貴得多的測速機更有效呢?
這裡有一種奇怪的失衡,在機構和組織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傾向於選擇花錢更多的方
案,但效果卻往往成反比。
(影像來源:TK)
2015-01-31
文/熊逸(羅輯思維)
公元前607年,鄭公子歸生受命於楚以伐宋國,宋國以華元、樂呂為主帥率兵抵禦。
這一戰宋軍大敗,華元被擒,樂呂戰死,戰車被繳獲四百六十輛,軍士被俘者二百
五十人,死者上百。
宋軍之敗,只因為一件太小的事情:
(影像來源:TK)
2015-01-30
文/宋涵(羅輯思維)
我們為什麽要結婚?幾乎每個人都在做的事,卻又真難回答啊。
為了愛?這是很多人用來結婚的名義。荷爾蒙充足的年輕人很難靜下心來弄明白一個
事實:縱觀人類歷史,結婚極少與愛情有關。
(影像來源:TK)
張鵬這篇探討的是中國網站、論壇上,網友討論事情時容易出現的現象,有鑒於臺灣
發展教育以來的背景也注重背誦、填鴨,缺乏批判、論述、交叉辯證的練習,因此我
覺得值得分享這一篇,增進我們討論公共福祉的可能性。
從這些大原則(雖然沒有一個是容易的)我們也可以反覆思索,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
充足的練習,更精進自己的技巧,以便以後討論更大的事情。
(影像來源:Milan, Italy by TK)
文/李松蔚(2015-01-11 羅輯思維)
我想用一個場景來刻畫一種「時代病」的可能。在這個場景裡,我濃縮了當代人常見
的一些心理困擾,應該很具有代表性。它們來自於我身邊的人、我的來訪者,以及我
自己。
這些痛苦難以被命名,卻又不陌生。我不確定這個時代的哪些因素將其造就,但我相
信,再過幾十年,這些痛苦是後人只能想像卻無法切身體會的。
這個場景是一個大城市裡,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兩口之家。天已經有點晚了。
(影像來源:Netherlands by TK)
2015-01-15
文/保羅·格雷漢姆(羅輯思維)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俗話說無奸不商,可為什麽現在成功者中少有卑鄙的呢?當然也有
例外,但是非常少。
卑鄙的人可不是少數。實際上,是互聯網讓我們了解到一個人能夠卑鄙到什麽程度。過
去只有名人和專家才能掌握輿論,現在互聯網給了每個人傳播的渠道,我們這才能看到
那些過去被隱藏在長尾中的卑劣的人和事。
盡管卑鄙的人很多,但是成功者裡鮮有存在,難道說,卑鄙和成功是互斥的嗎?
(影像來源:Bristol, UK by TK)
2015-01-13 羅輯思維
文/王寅(南方週末記者)
吳念真小時候生活在九份礦區的侯硐村,他是村子裡面唯一上初中的孩子。每天早上,
他要走一小時的山路,再坐火車40分鐘,才能到學校。當年最深刻的記憶是饑餓。
(影像來源:Ilkley, UK by TK)
2015-01-18
文/江南憤青(羅輯思維)
真相,有的時候真的不重要。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發現她有一個細心卻嘮叨的婆婆,她卻與其相處甚好。
那天,我們在大排檔吃了夜宵,肚皮溜圓地回家。好友拿出兩盒鮮奶,遞給我一盒。
(影像來源:British Museum, UK by TK)
2015-01-07
文/王路(羅輯思維)
大學時一個室友,平時每次上課都坐第一排,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不漏下老師講過
的每一個知識點。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其他室友夜裡加班背書,他胸有成竹地早早躺
下休息,第二天躊躇滿志地走進考場。
結果,他的分數是我們宿舍四個人中最低的,而且每一門課都是最低。到了第二學期,
那哥們一氣之下不再聽課,不再做筆記,不再坐第一排,跟我們一樣考前背重點而已,
然後輕鬆考了我們宿舍的最高分。
(影像來源:British Museum, UK by TK)
這是來自中國的小單元,今天的主題值得一看。
--
(節錄重點自 羅輯思維 15-01-05 每日語音)
所有的思想傳播都會遇到共同的困境:如果想保持思想本身的原貌,就得犧牲傳播的速度
與範圍;如果希望最大化擴散範圍與速度,就得容忍對思想本身的歪曲。
因此,我們也可以注意到,歷史上很多思想家都矢口否認他們是某個思想流派的。比如大
家視為存在主義思想家的薩特,多次說:「我並不是一位存在主義者」,馬克斯也說:
「我只知道,我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甚至有一次寫信給一位俄國人,說了一
句很重的話:「如果俄國有人把我的思想運用到國家的思想上,會給我過多的榮譽,也給
了我過多的侮辱」。
(影像來源:Santorini, Greece by TK)
從2014年12月24日聖誕夜的「羅輯思維」微信每日語音聽到一個有趣的觀點,且讓我
簡略摘錄至此。
這個時代,我們在面對的是一種「儀式感的失落」。
在一座體育館中穿著大衣,搖著螢光棒,為著一首歌熱淚盈眶,你站出來以一個旁觀者
看待自己,會覺得自己當時很傻,很丟臉。但簡言之,「儀式感」的本質就是「敬意」–
用心且認真,對一件事情抱持著與平時生活不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