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goo.gl/SL7GfY)
丟一個問題給大家思考:
「文化的中國」、「經濟的中國」、「政治的中國」,這三個詞彙的關係是「等於」嗎?
抽絲剝繭去查驗每一個很大的字,在關鍵時刻,更顯必要。
還有,「獨立對方就會打過來」的論述,在這類討論中常會聽到,
但是其實也很有趣。彷彿有一個奇異的前提:「嘿,聽我的–統一,就不會有戰爭」。
真是如此嗎?
- Nov 10 Tue 2015 09:50
[協議] 臺灣人不清楚的世界史 – 圖博 西藏
- Oct 30 Fri 2015 07:47
[黨奧] 2016側記:窮途末路之再打宇昌
(圖片來源:http://goo.gl/PTh094)
昔有宇昌事件,今有MG149。
如果你發現共同點是「看完事情始末,對該候選人的腦袋其實是加分耶」,
就是有人可以講成是「沒有交代清楚,請立刻出來跟民眾講明白別逃避」。
重新看這幾個事件,認識潑糞,認識上鉤,認識奧步,認識國民黨選舉操作。
--
文/林冠任
我大約是2010年起開始成為所謂的叛藍,當時的我雖然不爽馬英九跟國民黨,可是
我對民進黨的觀感並無改變,民進黨的暴力、非理性抗爭、反正民進黨一定是惡魔
黨,反正民進黨裡面一定都是爛人的觀念還在我的腦中。
- Oct 28 Wed 2015 08:14
[左右] 中國知識分子大都在討論假問題
(圖片來源:http://cn.nytimes.com/china/20130821/c21leftists/)
一位中國的作者寫的,擲地有聲,推薦。
- Oct 21 Wed 2015 07:49
[問卦] 為什麼華人很難落實法治?
時間 Sat Oct 17 12:49:34 2015
文/chenglap
※ 引述《rial (deoo)》之銘言:
: ※ 引述《DarkoMilicic (洨米粒)》之銘言:
: : 那麼 為什麼 華人法治觀念可以那麼差?
: : 人家常說法理情 華人幾乎還是情理法
: : 這是基因? 還是遠古時期 這個種族發生了什麼大事?
: : 讓不守法的習慣 變成了一種集體潛意識呢?
: 法治是依法治理
先抱歉,我不是想冒犯,只是我必須指出,這個不是「法治」,法治絕不是依法治理。
法治是「沒有任何權力高於法律」,因此,法治是「權力被法律約束」。
我再強調一次,法治是政府守法。不是依法治理。
- Oct 20 Tue 2015 16:45
[美史] 對過去事物的無知
(圖片來源:http://goo.gl/An4Lts)
(本文選自《單向街005》)
撰文:Lewis H. Lapham/翻譯:胡新宇
那麽一般說來,歷史是什麽呢?一段大家都認同的寓言故事。——拿破侖
--
聽說時下有位政治競選人許諾要「奪回美國」,我不禁思緒萬千:奪到哪裡去?從誰
手裡奪回?奪回後用什麽方式運送?是重登五月花號,還是在槍口的指令下?如果說
奪「回到那群山草原上的家」,就像那首老牛仔歌唱的,鹿和羚羊是否還在和印地安
拉科塔人玩耍呢?如果是從腐敗政客和吸血鬼資本家的手中奪回,那麽愛默生是不是
要赴華盛頓執政,而綽號「海軍中將」的實業家範德比爾特則要被關進大牢呢?
- Oct 17 Sat 2015 09:44
[太平] TPP價值貿易與徘徊的中國
(圖片來源:https://www.eff.org/files/issues/what_is_tpp.jpg)
(轉自 林保華)
加入TPP是蔡英文當選總統後首先必須做的工作之一,美日已經主動向台灣招手,
馬英九則故意延緩。這是台灣經濟能否擺脫中國控制的戰略問題。前晚在辜老90
壽宴上,見到台灣WTO權威顏慶章教授,也就此向他請教。台灣民眾對此還了解
不多,因此介紹這篇文章給大家,從它與中國的關係來反證對台灣的重要性。
- Oct 13 Tue 2015 16:08
[曉波] 愛國主義的好戰化流氓化
(圖片來源:http://goo.gl/16pM2B)
準備貼篇文章。話說幾年前,看過一則Q&A,來源是中國那邊的論壇。
看文章以前,先分享給大家:
- Oct 07 Wed 2015 10:18
[獨抗] 就是不讓座
(圖片來源:http://assets.makers.com/field/image/rosa_parks_ap_img.jpg)
2015-05-12
文/威廉·曼徹斯特(羅輯思維)
她的名字叫羅莎·帕克斯,是一位42歲的黑人婦女。
1955年12月1日星期四這天,她很累,便在蒙哥馬利市的公共汽車上找了個空位坐下,但是
當車上乘客滿員時,司機卻要求她站起來,把座位讓給一名白人男子。
- Sep 28 Mon 2015 08:54
[史文] 一則宣言,寫在50年前。
(圖片來源:http://goo.gl/NuHCU5)
簡言之,一中架構下,只要維持中華民國體制的現狀,就是主張中國合法領有臺灣,
只要此一事實不變,中國政府(不論是否為中國共產黨的統治狀態)
都可以依照中華民國在臺灣「叛亂」,執行「勘亂」,「合法繼承」中華民國所統治的區域。
- Sep 25 Fri 2015 09:40
[標準] 永遠的「歧視」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lh8r5sc)
2015-03-05
文/薛兆豐(羅輯思維)
英文經濟學文獻的 "discrimination",譯成中文時難以處理。「歧視」二字,是文言譯法,
本來譯得精彩。「歧」的原意是岔道,引申為歧異,不相同;「視」即「看待」,「歧視」
即白話文的「區別看待」。可惜「歧」字的字義後來偏重若幹條岔道中錯誤的那條,「歧
視」一詞也因此偏向貶義。到了今天,無論英文的 "discrimination",還是中文的「歧視」,
往往都指「不公平的區別看待」。
- Sep 20 Sun 2015 16:32
[同理] 外省族群的國族認同處境
(圖片連結:http://ext.pimg.tw/kenji7777/1329577474-1813456858.jpg)
日久他鄉即故鄉─外省族群的國族認同處境
文/潘啟生
自從2014年反服貿學運之後,國民黨領導階層一連串的舉措--馬王政爭、黑箱課綱、
防王挺柱、連戰北京閱兵當朝無力阻攔,讓國民黨選情一路低盪。一些名嘴甚至預言,
2016大選蔡英文簡直可以躺著選。藍營在這一兩年所暴露出的左支右絀,加上經濟情勢
持續低迷,除了可能使國民黨再次丟掉政權,更深層的影響是,殘酷的選情將逼使國民
黨內的外省精英必須更現實的面對臺灣的處境與他們內蘊於衷的大中國國家認同。
- Sep 17 Thu 2015 15:00
[解構] 怨恨的共同體,臺灣
文/汪宏倫
一、導言:共同體爭議當中的情緒問題
2003年4月,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肆虐臺灣,造成臺灣社會前所未有的震撼
與恐慌。同年5月,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努力,第七度在日內瓦鎩羽而歸,原因
不外乎是中共再次強力阻撓。這個結果,雖然已在預料之中,但在SARS疫情的推波助瀾下,
舉國上下無分朝野,都難掩憤恨或遺憾之情。尤其,中共官方代表在會中誑稱中國已善盡
照顧臺灣之責、兩岸衛生醫療交流渠道暢通、臺灣沒有資格加入以主權國家為主體的世界
衛生組織,並在會場外厲聲斥責臺灣媒體記者等等。這些言論與畫面透過媒體報導,在臺灣
觀眾看來,心中自然不是滋味。許多政治人物、學者專家、以及媒體輿論,紛紛對這件事
情發表看法。立場較為極端的,嚴詞譴責中共的蠻橫打壓;立場較為溫和的,也對中共阻
撓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做法感到無奈不解,無法苟同。
- Sep 16 Wed 2015 10:34
[重思] 臺灣教會為何不推薦《逐夢大道》?
(圖片來源:Selma 官方網站)
查驗你的信仰實踐的,不是神學家、牧師、宗教型政治人物,也不是其他教會的弟兄姐妹;
而是未來的後代所查看:此刻,因著懦弱、雙重標準、惡意扭曲、裝聾作啞,最真實的歷史。
每一天,我們都必須自問:回顧人類的歷史洪流,我們的信仰成為了怎樣的東西?
- Sep 10 Thu 2015 11:14
[傳奇] 命運這東西,沒什麽道理可講
(影像來源:Sabah by TK)
2015-03-02
文/張佳瑋(羅輯思維)
拉永德·穆蘭寫過《藝術、工業與市場》。她說道1980年,法國有藝術家大大小小
大約一萬八,其中大概170個人聲名顯赫,1%而已,倒有71%的藝術家頗潦倒。
倘若追根溯源,這一萬八藝術家裡,有80%都一度紅過,但抵不過時間流逝。
- Sep 05 Sat 2015 06:26
[核心] 唯統治者獨尊
(圖片來源:《惡魔教室》劇照,導演 Dennis Gansel, 2008)
文/chenglap
其實法西斯主義的定義已不重要。
對於那類人,我做過一個實驗是這樣的。
首先,那位是我的朋友,我對他很友善,他也願意跟他說話,並不是甚麼在網路上
嘴炮的對手。
- Sep 04 Fri 2015 06:24
[堆砌] 怎麼評論一本你沒看過的書
(圖片來源:https://goo.gl/L0qDiz)
其實,用鄉民語言,意即傳說中的「廢文產生器」。
第一眼讀完還蠻有趣的,而重新反芻後,
某種程度上,對於經常閱覽評論、聆聽他人見解的唸書人,也頗值得警惕。
--
文/馬伯庸
法國文學教授 Pierre Bayard 在2007年寫了一本書,名字叫《怎樣談論一本你沒看過的書》,
內容如書名所見,是教你如何在和別人聊天時怎麼評價一本你從來沒讀過的名著。
- Sep 03 Thu 2015 09:29
[細數] 看不見的珍藏
(圖片來源:https://flic.kr/p/8UENJ9)
【發生在德國通貨膨脹時期(註1)的一則故事】
看不見的珍藏
〔奧地利〕斯·茨威格/著;曠雄傑/譯
火車駛過德累斯頓,停在第二個小站的時候,一位上了年紀的先生登上我們的車廂。他很
有禮貌地跟大家打招呼,接著又像個老熟人似的朝我點頭致意。第一眼我實在想不起來他是誰
了。然而,在他緊接著微微一笑介紹自己的名字時,我立刻回想起來了:他是柏林最有名望的
藝術古董商之一,戰前(註2)和平時期我還常去他那兒光顧一些舊書和名人手稿。於是,我
們閒聊了起來,談論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突然,他急匆匆地跟我說:
- Sep 01 Tue 2015 21:50
[重思] 大學士嚴嵩新論
(圖片來源:http://www.qulishi.com/UploadFile/2014-7/2014728173020.jpg)
嚴嵩是誰?為什麼很多人把他定義為「奸臣」?
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真的有如歷史上的評價這麼糟糕嗎?
嘉靖年間,在權術高手明宗的手下,
要怎樣坐上大學士和首輔的位置三十餘年呢?
- Aug 30 Sun 2015 00:01
[逐字] 失敗了再站起來,找回臺灣的叛逆與強悍
(圖片來源:http://goo.gl/2ecdZL)
Sat Aug 29 17:51:18 2015
女人迷女力時代講堂,蔡英文演講全文
ptt分享整理者/nyc0125
女人迷女力時代講堂,蔡英文:「失敗了再站起來,找回台灣的叛逆與強悍」
- Aug 27 Thu 2015 10:07
[創造] 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公司
(影像來源:TK)
2015-05-11
文/約翰·S·戈登(羅輯思維)
公司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文藝複興時期,實際上除了民族、國家本身,公司可以說是文藝復興
中創造出的最重要的組織形式,如果沒有它,現代社會就不會存在。
- Aug 27 Thu 2015 08:28
[臺灣] 島嶼、海上的那些事
(圖片來源:https://goo.gl/8dOSJu)
身為一介草民,其實我們對海盜所知甚少,
真要說建立了什麼印象,或許也只有小飛俠的虎克船長或是好萊塢的強尼戴普。
- Aug 24 Mon 2015 07:10
[複製] 婚紗攝影:美好的他人
(圖片來源:https://goo.gl/2XT0In)
(節錄自《再寫攝影》,郭力昕,田園城市出版,2013,p.65-67)
「台灣製造」的婚紗攝影裡所展示的「交易性格」,則更令人瞠目結舌、百思不解。結婚儀式
裡是否一定要有影像記錄暫且不論;但如果它值得記錄、成為人生重要記憶,是因為每一個愛
情關係的結合,都是獨特的、具有莊嚴意義。然而,大多數人將這樣獨特且我莊嚴的儀式與意
義,交由商業婚攝禮服公司的攝影師來代為詮釋、設計、擺佈,將結婚的影像表現成一種完全
雷同的概念(儘管服飾、場景、花樣層出不窮),相互複製別人的結婚影像,並且將結婚的新
人,打扮成不是自己,而是婚攝公司代為想像的「美好的他人」。
- Aug 21 Fri 2015 08:08
[臺影] 一張電影票:談臺灣電影的結構困境
(圖片來源:http://blog.taiwan-guide.org/wp-content/uploads/taiwan-movies-2010.jpg)
文/林聖文
TVBS今天做了一則新聞
電影票260,加套餐30有爆米花跟飲料的單人套餐共290,但電影票卷上的價格卻顯示200?
- Aug 20 Thu 2015 15:46
[起始] 重建知識份子傳統
(圖片來源:https://mises.ca/wp-content/uploads/2014/04/IntellectualProperty.jpg)
2014-02-25 09:23:01
文/許知遠
【更多的知識匠人代替了知識份子,他們無力對變化的外部世界做出反應。在轉型期
必然出現的價值混亂中,我們聽不到他們清晰有力的聲音。思維上的普遍混亂與平庸
狀態,不斷提醒人們,整個社會是多麽需要知識分子與他們所代表的氣質。】
- Aug 19 Wed 2015 07:55
[津爆] 21噸TNT也炸不醒只會祈福感動的國人
(圖片來源:http://goo.gl/E4lQuC)
聽說本文已經立刻被河蟹,看完後已迅速備份。
仔細想一想,某種程度上,作者所說的,放進臺灣脈絡又何嘗不適用呢?
--
文/李紅豪
【看中國2015年08月17日訊】
互聯網時代中國人多了一項愛好,就是在微信和微博上點蠟燭。地震了,點起兩個蠟燭。火車
撞了,點兩個蠟燭。沈船了,咦沒見過,點四個。化工廠爆炸了,我靠太嚇人了,點八個吧。
中國政府宣稱多難興邦,搞的賣蠟燭的都脫銷了。然而點了這麼多蠟燭,中國還是沒有任何變
化。
- Aug 14 Fri 2015 11:06
[立論] 網路把我們變傻了嗎?
(影像來源:TK)
2015-02-28
文/輝格(羅輯思維)
2008年,尼古拉斯·卡爾發表文章《谷歌把我們變傻了?》,告誡世人,互聯網帶來
的信息泛濫,正在剝奪我們的專注力,變得浮躁而淺薄,不再有深入閱讀和獨立思考
的習慣,也逐漸喪失記憶力,最終將變成信息技術的奴隸;此文轟動一時,2010年
作者又將其觀點擴充為一本書《淺薄》,並以此贏得2011年普利策獎。
- Aug 12 Wed 2015 11:32
[臺藝] 當一千塊成了決定藝人去留的電視圈
(圖片來源:http://static.ettoday.net/images/920/d920292.jpg)
聯合新聞網 2015.07.28
文╱葉君遠(聯合報)
綜藝圈跑久了,常會有一種深沈的無力感。
先來說個故事好了。一家賺錢的電視台,製播了一個婆婆媽媽的談話節目,日前發了一個資深
藝人通告,一般像這種行情的藝人,至少每集通告費超過1萬元,製作單位以「共體時艱」來
請經紀人幫忙,最後砍價砍到6千元,幾乎成交時,負責的執行製作人懷著歉意再打給經紀人,
「拜託一下,可以再降到5千嗎?我們預算不高,拜託拜託。」
- Aug 10 Mon 2015 09:17
[菁英] 為何「修水電,不配賺到保時捷」?
(圖片來源:http://ext.pimg.tw/yo99306005/4b8ccb00901b4.jpg)
文/CY Yang
反課綱抗爭還在頂點的時候,我不敢寫這篇文章,怕模糊了焦點。不過既然現在學生退場了,
就讓我來講個小故事吧。
我還在臺灣的時候,聽過一個水電師傅的故事。
- Aug 08 Sat 2015 06:21
[課綱] 一段35歲臺北人的自白
(圖片來源:http://ext.pimg.tw/bazinga/4bc126f3313ea.jpg)
一位35歲,臺北人,父親,漢人的生命史,回應臺灣2015年七月底「反課綱微調事件」。
--
(圖片說明、內容排版編輯:TK)
文/李秉憲
打烊後,幫女兒洗完澡,有點時間就來寫些雜談。先說好,這是一薦很長很長很長很長的
文章;有時間的朋友就加減看吧。
我打出生至今,就是一個道地的臺北人。沒在其他的地方長住過,從小到大,就只待在台
北這座城市。讀書在臺北,當兵在臺北,工作在臺北,就連現在開店也是在臺北三十五個
年頭,全都獻給這座城市。在這座城市裡生活,從小就必須浸淫在一種望鄉的氛圍之中。
我的家住在復興北路附近,靠長春路邊的巷子,念的是吉林國小,逛的是遼寧夜市;活動
的範圍是龍江街一帶到合江街左右。當兵在中華路上,常去西藏路出公差,或去重慶北路
上採購軍用品;總部在東吳大學附近;要趕路的話可以飆車走延平北路轉敦煌路過去。
- Aug 07 Fri 2015 11:37
[脈絡] 李國修,一位外省藝術大師辭世?
(圖片來源:http://goo.gl/R3o7vp)
2013年7月3日 13:15
(2013/7/4下午修訂後記)
昨天,李國修老師過世。一片悼念聲外,也有不少朋友談及外省族群的文化偏好,長期
藉政治優勢成為霸權、佔據舞台的現象,希望能藉批判這位「外省藝術大師」突顯訴求。
外省菁英的文化偏好,的確影響台灣藝文環境甚鉅,上從政策、國家資源分配,下至市
場票房偏好,這絕對是值得討論的重要議題,只是,選擇李國修切入,只能說實在找錯
對象。
- Aug 03 Mon 2015 10:36
[戰網] 許小年,你對互聯網思維一竅不通
(圖片來源:http://photocdn.sohu.com/20140214/Img394997904.jpg)
2015-06-22
文/陳煒(羅輯思維)
幾天前,許小年教授有一篇關於「推崇互聯網思維的人是無腦兒」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熟讀之後,我掩卷長嘆,有三個字如鯁在喉——
我不服。
必須承認,我這篇文章有點「標題黨」了。
- Aug 01 Sat 2015 06:23
[太平] 如果,要的只是秩序
(圖片來源:http://41.media.tumblr.com/tumblr_lxwd2n77OU1qzaq57o1_500.jpg)
--
最終,我們記得的不是我們敵人的話語,而是我們朋友的沉默。
–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 (Martin Luther King, Jr.)
--
文/TK
1963年,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再度入獄。他這一生入獄的次數接近三十次。這一次待在牢房,
他寫了著名的《伯明罕獄中信》。
信中有一段金恩博士這麼說:「非常遺憾,在黑人邁向自由的道路上,遇上的絆腳石,不是
白人公民議會,也不是三K黨,而是白人的溫和派。他們奉行的是所謂的『秩序』而非公正;
他們選擇要沒有緊張氣氛的消極的太平,而不要公正、積極的太平⋯⋯」
- Jul 29 Wed 2015 15:28
[胡姐] 一個都市人的童年
(圖片來源:http://b1.rimg.tw/millamovies/5475219e.jpg)
文/胡晴舫
「我努力捕捉一個市民階級孩子心中在大都市生活的經驗所反映出來的印象。」
——《柏林童年•序言》
「回憶,即使是最廣泛的回憶,也不總能累積成自傳。即便是與我特別有關的
柏林歲月,回憶也肯定不能累積成自傳。因為自傳跟時間有關,有先後順序,乃生
活連續流動的過程。我在這裡談的是空間、瞬間和非連續性。」——《柏林紀事》
--
班雅明自認,假使他的德文比同輩大多數作家寫得都好的話,那是因為他長期
嚴格遵循一個小小的原則,除了書信以外,永遠不用「我」這個字。對他來說,
「我」不能隨便廉價出售。
- Jul 15 Wed 2015 21:28
[大赦] 灑錢的政府靠譜嗎?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q6r3um4)
(2015-02-08 羅輯思維 每日語音)
有一個詞叫「華盛頓紀念碑綜合症」。就是說每當美國政府陷入預算危機,他們首先
砍掉的項目,就是「看得見摸得著,老百姓最歡迎的項目」。
- Jul 09 Thu 2015 18:07
[真話] 新聞自由與教會何干?
(圖片來源:http://rthk.hk/APSuppics/mfile_55_975540_1.jpg)
【曠野189期】2014年5-6月出刊
他山之石/新聞自由與教會何干?──寫在《明報》前總編劉進圖被砍之後
◆禤智偉
多年來標榜全香港公信力第一的《明報》,其總編輯劉進圖突然於一月初被撤換調職。
二月二十六日,光天化日之下,劉進圖在街上被兇徒伏擊,身中六刀重傷,最後僥倖脫
離生命危險,但需接受長期康復治療才可能再次以雙腳走路。兇案惹起公眾極度憤慨。
結果,短短不足兩星期,涉案刀手在內地落網,十日後再被移交特區警方。
- Jul 06 Mon 2015 16:08
[楊牧]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影像來源:Liverpool, UK by TK)
詩/楊牧
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
寫在一封縝密工整的信上,從
外縣市一小鎮寄出,署了
真實姓名和身分證號碼
年齡(窗外在下雨,點滴芭蕉葉
和圍牆上的碎玻璃),籍貫,職業
- Jul 03 Fri 2015 21:16
[談錄] 中國只有上級社會沒有上流社會
(圖片來源:http://img6.cache.netease.com/lady/2013/4/13/20130413222628ac760.jpg)
陳丹青在1982年從中央美院辭職移居美國,30年裡,陳丹青明顯感受到了西方從奢侈品店
員開始對於中國人的態度變化。
這種變化在2007年之後開始變得明顯。在一些小店裡,陳丹青發現不少店員發現你是中國人,
收錢交貨,但眼睛不看你,「他們顯然在這樣的人面前受了太多他不明白的遭遇,我不能說
羞辱,因為他掙了錢。但他沒見過這樣花錢的人,這樣來買東西的人。」陳丹青告訴南方週
末記者。
- Jul 02 Thu 2015 11:03
[極客] 那朵著名的交際花普齊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leywanh)
2015-02-27
文/malingcat(羅輯思維)
網上查資料,查到她的照片,四個字:驚為天人。想必作如是觀的人不在少數,
資料說,在19到20世紀之交的「美麗年代」,她被譽為「最美的女人」,音樂廳
前張貼著她的海報,明信片上印著她的玉照,報刊上登著她的芳名,到處都是,
全巴黎為之瘋狂,除了她,巴黎沒有別的女王。利亞納·德·普齊,中間代表貴族出
身的那個「德」字是冒用的,連普齊這個姓氏也是挪用自恩客的封地。出生時她叫
安娜·瑪利亞·沙賽涅,父母是外省最地道的窮人,她有一次未婚先孕的不成功婚姻,
可是世事難料,當她終於來到巴黎、在女神遊樂場裡向世人展覽她的美麗,一夜成
名。
- Jun 25 Thu 2015 14:02
[姚余] 鄰人的事:談基督徒的公義觀
節錄逐字稿彙整、靜態攝影/TK
影片記錄/紀冠宇
(本文僅節錄姚立明老師分享段落,更多實況精彩內容,請見下方兩小時完整影片全記錄)
成敗的標準
其實參與公共事務對我個人而言,根本不是一個選擇。讀完書後,我的選擇就是遠離臺灣,
不要回臺灣來,因為當時在德國,我的妻子和我的工作,我們所住的地方是非常地美好的。
所以我們就跟上帝求,如果上帝許可,我們就在當地服事祂就可以了。因為那個服事就是
我們傳統所說的:定期上教會,定期奉獻,每天禱告讀經,日子過得非常平順,眼裡不會
見到許許多多不平(當時還沒解嚴)或是其他不太文明的事情。可是神很奇妙地把我們兩
個帶回來,幾乎是被逼回來的。之後我們就在學校教書,直到今日,參與公共事務大概都
是這樣做決定的。包括這次柯P,我根本不認得他的人,原來他找我來幫他忙的時候,我
也都拒絕的。可是在一次禱告中間,我跟我太太都得到這樣的感動,認為說上帝給我們這
句話:「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馬太5:9),所以我們就覺得可以去幫他忙,參與這個選
舉。
- Jun 24 Wed 2015 13:06
[問柱] 誰需要這一紙「和平協議」?
(圖片來源:http://goo.gl/CZIZUe)
2015年6月18日 15:53
文/李志德
必須承認,一直沒有太認真看待洪秀柱的政見,總覺得她的談話和主張,更多是
深藍統派的「政治鄉愁」, 應該尊重她的情感,卻不是太需要分析、議論的公共
政策。
但過了六月十四號,一切都不一樣了。洪秀柱將代表台灣第一大黨參選總統,所
有的「政見」未來都可能搖身一變成為「政策」,牽動我們甚至我們下一代、下
兩代的生活。所以實在應該嚴肅認真討論一番。
- Jun 23 Tue 2015 09:36
[無聲] 世界從不美好,世界只在平衡之中
2015-04-10
文/熊秉元(羅輯思維)
幾十年之後,也許在一年當中的某一天裡,晚間電視新聞的最後一小段「歷史上的今
天」時,畫面上出現的是一個火災過後的景象;旁白的字幕是簡單的幾個字:臺中市
衛爾康西餐廳發生大火,奪去64條人命。
- Jun 19 Fri 2015 13:57
[中譯] 她將可能領導華人世界唯一的民主國家
作者 Anddyliu (安滴滴)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爆卦] 蔡英文登上TIME的封面了!
時間 Fri Jun 19 06:03:35 2015
(前文恕刪)
: 電子板出了,有帳號才能看全文
: http://time.com/3926330/the-next-president-of-taiwan/
: 我突然看得懂英文了~XD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登上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封面,標題是「她將可能領導華人
世界唯一民主國家, She Could Lead The Only Chinese Democracy」。蔡主席是繼印度
總理莫迪、印尼總統佐科威、韓國總統朴槿惠後,最新一位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亞洲領導
人。
中英譯全文:
- Jun 15 Mon 2015 13:44
[汪生] 漢奸的道理
(圖片來源:原文)
2015-02-03
文/楊津濤(羅輯思維)
抗戰期間,汪精衛在日軍羽翼下,建立「偽國民政府」,名義上將除東北以外的各個
偽政權統一在了一起。對此投敵之舉,汪精衛有一套看起來「合情合理」的辯解,以
掩飾自己的漢奸行徑。
- Jun 10 Wed 2015 08:47
[識謀] 破解台海前途歷史必然的迷思
原文:J. Michael Cole(寇謐將)
中譯:William Tsai
數十年來,學者和政治人物都費盡心思要為台海兩岸的死結尋求解套方式。至今
提出過的一切解決方案,其核心都必定涉及「一個中國」的概念,無論用詞上作
何表述。中國的智庫學者,以及台灣的藍、綠兩陣營,在這一點上挖空心思創造
出各種詞彙:「一國兩憲」、「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大一中」、
「憲法一中」、「一國兩制」,諸如此類。他們期望運用這樣的發明創造避免台
灣海峽再起戰端。但所有這些提案最大的問題,不只在於「統一是歷史必然」這
一基本預設本身就漏洞百出,更在於這種基本預設完全是中國傳聲筒一手炮製出
來,既限縮台灣選擇餘地,更把台灣和中國捆綁在一起的迷思。
- Jun 08 Mon 2015 14:18
[下場] 權相元載的倒臺
本文由騰訊《大家》授權羅輯思維轉載
2015-02-23
文/孟憲實(羅輯思維)
唐代宗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這年三月,內憂外患的唐朝,爆出一個期待已久的大
新聞,權相元載被抓了!這是一顆巨大的震撼彈,朝野內外,無不震驚。事後諸葛亮
們很快反應過來,老神在在地說:這是早晚的事!更多的人像吃了定心丸,大家的共
同反應是:終於動手了。
- May 28 Thu 2015 10:05
[撥霧] 承認香煙的「美妙」,是戒煙的第一步
2015-04-01
文/曾煒(羅輯思維)
我個人不抽煙,一直以來也很難理解為什麽別人會喜歡抽煙。小時候,我偷嘗過爺爺的煙絲,
躲在稻草堆後,和小夥伴們分享那種觸犯禁忌的快感。長大之後,偶爾也會禮貌性地接過別人
遞過來的香煙,但我始終還是提不起對香煙的興趣。我覺得那股煙草的味道難聞、刺鼻、噁心,
尤其是感冒的時候,周圍濃重的煙味會把我嗆得難以呼吸。
- May 27 Wed 2015 08:43
[牌桌] 中華民國是怎樣的一張牌?
(影像來源:TK)
之前拜會姚立明老師,針對陸生、兩岸議題訪談,有點心得。
「維持現狀」是強者的權利,但是臺灣不是強者。
如果夾在中美兩強中間的臺灣,不清楚自己在棋盤上的戰略位置如何寶貴,
我們永遠是被支配的一方。連發言權都不知道該如何使用。
看到別國的人走一步了,我們搞不懂意思,也不知道他們在盤算什麼,
最後讓一切訴諸感性,任憑政治人物在重大議題上開出空洞支票,取得權力,
日復一日,每逢碰到這些議題就全員倒地。
- May 25 Mon 2015 17:39
[社會] 萬青:一聲巨響,石家莊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qfusyph)
【本文同時刊載於 貌似實驗室 Mouse Lab】
文/TK
講到中國樂團,或許很多資深樂迷最有印象的是魔岩中國火時期的唐朝樂隊。而回憶
我第一次聽到萬能青年旅店這個名字,是在一次特別的交談。
- May 20 Wed 2015 15:52
[複習] 歷史會記住宋楚瑜
(圖片來源:http://tinyurl.com/jw67ksu)
文/李筱峰
作者背景:主攻臺灣史,現任教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著者按】
一九九四年十月,台灣教授協會在台灣省長選舉之前策劃出版了一本《會診宋楚瑜》
的小冊子,我被分派擔任其中一章的執筆,負責分析宋楚瑜在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任內
打壓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諸多作為。原章名叫〈口才便給的新聞打手〉。現在將此章
收錄於此,希望透過宋楚瑜這段無法遁形的歷史,讓大家看清楚一位翻雲覆雨的政客
的本質。
- May 20 Wed 2015 09:55
[思維] 互聯網時代,創業者如何生存?
2015-03-29
文/李善友(羅輯思維)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急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互聯網作為一個時代已經到來。未來,
不會有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之分,取而代之的,將是互聯網思維與傳統思維的較量與融合。
借用科幻小說《三體》中的概念,用互聯網思維來做離互聯網最遠的事情,就是在以「降維」
的方式攻擊低維文明,尚未動手,勝負已定。
什麽是我所說的「互聯網思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