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素材超過三小時,逐字稿近35000字。
這篇是大家較為熟悉的繁體中文,
並且將中國普通話習慣的用法改成大家方便閱讀理解的語句。
若有翻譯錯誤的地方,也歡迎提醒告知。
一向特別敬重對自己有所要求,並且用心生活的終身學習者。
幾年前看到羅胖說希望可以一路做這件事(跨年演講),做到自己六十大壽準備退休。
這是倒數第十六場。在此也衷心祝福他完成夢想。
--
原文來源/羅振宇(得到APP)
圖片來源/尋夢科技
繁體中文編輯/TK
原始素材超過三小時,逐字稿近35000字。
這篇是大家較為熟悉的繁體中文,
並且將中國普通話習慣的用法改成大家方便閱讀理解的語句。
若有翻譯錯誤的地方,也歡迎提醒告知。
一向特別敬重對自己有所要求,並且用心生活的終身學習者。
幾年前看到羅胖說希望可以一路做這件事(跨年演講),做到自己六十大壽準備退休。
這是倒數第十六場。在此也衷心祝福他完成夢想。
--
原文來源/羅振宇(得到APP)
圖片來源/尋夢科技
繁體中文編輯/TK
(圖片來源:Pixabay)
文/TK
Edward Murrow 曾說:「我們是自身經驗的囚徒。」
對於他人生命抉擇的「下指導棋欲」,或許是因為缺乏想像力。
「單身太多年必定是性格有問題」
「活到幾歲了該有交往對象視為正常」
「幾歲以前結婚在家族面前才算交代」
「懷上孩子才能成為真正學會負責的成年人」
「此生從沒說過後悔二字才是好媽媽好爸爸」
奉為圭臬,卻從未懷疑自己錯得離譜。
文/TK
每片土地,每種人群,都有專屬於自己的語言。有時候,語言不表示字面上的意思,那些延伸意涵不只課本上沒有教,用 Google 翻譯有時候也是有看沒有懂。
幾週前遇到一位學中文的外國友人,他很喜歡住在臺灣的感覺,也跟我聊了不少異地文化的理解脈絡。
舉個我小時候不太懂,長大後才搞明白的一件事情為例。有時候,人們很喜歡一個人(可能是朋友圈裡面的鎂光燈型人物,有時候是公眾焦點)。他們不會直接明說:「我喜歡你」或是「你好棒」。而是與整個話題完全不相干的三個字:「選總統!」
那位學中文的外國朋友告訴我,他與同學從自己成長的脈絡看這句話,怎樣都想不明白:臺灣人為什麼任何事情都可以扯到總統?覺得你人不錯,為什麼就不直說你很棒?幹嘛要你跑去選總統?風馬牛不相及。
文/TK
2015年,鮮乳坊創業的時候,我們以「愛是唯一的添加
今天下午,一位在上海出差的朋友逛著附近的超市,突然傳
我第一次知道這件事。瞬間失語。
這篇是大家較為熟悉的繁體中文,
並且將中國普通話習慣的用法改成大家方便閱讀理解的語句。
若有翻譯錯誤的地方,也歡迎提醒告知。
一向特別敬重對自己有所要求,並且用心生活的終身學習者。
幾年前看到羅胖說希望可以一路做這件事(跨年演講),做到自己六十大壽準備退休。
這是倒數第十七場。在此也衷心祝福他完成夢想。
--
原文來源/羅振宇(得到APP)
圖片來源/新浪新聞中心
繁體中文編輯/TK
一、引言
我是從9月22日正式開始準備今年的跨年演講。從那一天開始,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就在等著看我的笑話。他們說,看把你能的,還跨年演講,看你今年怎麼講。
感謝各位的信任,你們還來聽我講。
(圖片來源:Pixabay)
戒之,人性的共通點。
--
(節錄自 許知遠,《極權的誘惑》)
「有時,中國讀者會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感受——從美國到非洲,整個世界都在讚揚中國。然而,尤其是中國與美國、日本發生摩擦,以及涉及臺灣、西藏問題時,則會出現另一種截取資訊的方式——整個西方都要扼制中國,對中國充滿敵意。
(節錄自 章成 分享)
吃素,其實只是一種情懷,作為一種慈悲心的表達而已,不是有人真的可以透過吃素,而能不殺生的。佛經裡面記載,佛陀說一杯水裡面有『八萬四千蟲』,那時候不知道有細菌這種微生物,可是現在有顯微鏡就會發現確實是如此,那些細菌、微生物也有意識,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喔!就牠本身來講,牠不會覺得自己很小,牠也有手有腳,有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他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自己』。現在的科學家也證實了,獨立的植物之間也會溝通、示警等等,植物若缺乏水分,就會讓葉子垂一點,好把水分送到比較重要的地方維持生命,它們也想保有自己的架構不要崩潰,每種生命都想維持自己個體的完整與持續。所以不管你吃什麼,都是殺生。
文/TK
印象中幾週前曾經看完某部影片(不是超級歪的),滑到下方的留言,看到某些人的心得使我驚訝。
「所以呢?」
「然後呢?」
「分析完了好棒棒,所以你有解決方案嗎?」
大約十年前,Bryan Caplan 寫的《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
與瘋狂》 (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Why Democracies Choose Bad Policies) 問世。
2014年,我在英國讀碩士的閒暇時間,曾經在圖書館找到它,細讀完,覺得很有趣。
(圖片來源:https://tinyurl.com/ybx2v7tj)
文/TK
(一)
看到博愛座上有人,我個人是不會太大驚小怪,就當成是有個位子有人正在坐。覺得用一種
泛道德化的方式去檢驗他人行為,這會是永遠沒有終點、結論的爭辯。
(影像來源:TK)
2016-09-22
文/何帆(羅輯思維)
01
在這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年代,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認知未來的變化?或許,你會
覺得,我必須學習更多的知識,了解更多的信息。當然,這是你必須要做的。但遺
憾的是,這並不能保證你更好地把握趨勢和大局。
(圖片來源:http://www.china-history.net/images/song_painting2.jpg)
2016-09-22
文/吳鉤(時代華語)
時代君雲 Chinamediatime
簡介:時代君從小到大都喜歡和歷史有關的東西,小時候喜歡看古裝劇,長大後喜歡看
有關於歷史方面的書籍,喜歡研究那些古代名人的性格愛好,衣食住行。
--
今天時代君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歷史上的名人和關於他們一些也許你不了解的另一個身份。
(影像來源:Pixabay)
文/TK
「智元哥。」
『叫我智元就好。』
「智元哥抱歉。」
『叫我智元就可以了。兩個字,智元。』
幾天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更帶著畏懼與警惕。
(影像來源:Istanbul, Turkey by TK)
「人們慣以動機開脫自己,以行為評判他人。」
--
2016-09-24
文/何萬青(羅輯思維)
01 隱藏的變量
無論互聯網上傳播的事件,組織結構內的人際關係和國際政治,人和人的親疏遠近,
一個組織或公司的能力界限,種種種種,背後都有一個隱藏的變量 ——
信任。
曾經跟朋友聊過羅輯思維與得到APP,
發現一個我意料之外的門檻:「雖然說的是中文但有時候不懂他們在講什麼。」
進一步反思、回溯,我才想到因為自己成長的路上,
很幸運,一直有機會接觸中國朋友,
平時閱讀,也有一些關於中國相關的資訊,
腦內累積的基礎字彙存量,讓我在接觸中國的東西不會有太大的隔閡。
這次全程近四小時的2017跨年演講,完整看完後,覺得有幾個觀點值得回頭細細品味。
文/TK
這是遊行前最後的發言時刻。
今天中午,我站在民進黨中央黨部的外面,靜靜聽著一批又一批的工會代表上台致詞。直到
最後一組。
我看到了林馨怡。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見她,只是此刻的她,距離上次已然處於不同「狀態」。
(影像來源:Pamukkale, Turkey by TK)
原標題:解決問題需要「溫和的強硬」 | 三條正面交流的技巧
2016-09-21
文/新生大學(羅輯思維)
一、你還在「以和為貴」嗎?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有過這樣的困擾:
樓上的鄰居走路聲音很大,你雖然生氣卻又不想去交涉,因為害怕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圖書館裡有人打電話,影響了你的學習效率,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了,於是便忍受著噪音
繼續學習;
文/TK
(彙整自 萬維綱 讀後分享,加入隨筆)
《盜火》這本書談到:有些外地人到了耶路撒冷,面對千年聖地,觸摸著聖殿、遺址,產生一種極深的
敬畏感。而這種敬畏有時候會帶來出神體驗。有些人變成:不是認為自己接觸到了耶穌基督,而是認為
自己就是耶穌基督。
這個現象是如此普遍,以至於有個專門的名稱,叫耶路撒冷綜合症,這個狀況與腦內的多巴胺有關。
(這種症候群最早的臨床描述,來自1930年代的研究)。
(圖片來源:羅輯思維公眾號)
2015-05-07
文/馮侖(羅輯思維)
原來我一直以為,活到一定年紀,就會變成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 但沒有溫度的人。
因為凡是有高度、深度、廣度的人,溫度一般都比較低。遇事比較沈著,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沈得住氣,不輕易發表意見。
2015-05-06
文/周國平(羅輯思維)
何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麽?
我發現,關於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
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局限於經驗,或拘泥於心理學的細節,
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
2015-05-05
文/李冬 推薦整理,摘自《光榮與夢想》
埃德塞爾汽車是福特公司歷史上不可抹去的傷痛,福特公司用了數年時間準備研究該車,
期望用它與通用、克萊斯勒競爭,彌補中檔車市場的劣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可謂
一場豪賭。不幸的是,埃德塞爾上市後,一切成了笑柄。
(圖片來源:http://cc0.wfublog.com/)
『把每位跟你一起做事的人,看成是一個真正立體的「人」。他們有各自喜愛的
方式,也有自己希望變強的練習項目。一間真正關心員工個人職業目標的公司,會提
供必要的資源支持,並在必要的時候給出有效的反饋。這對於留住人才以及提高員工
的信任度都有著很明顯的幫助。』
--
文/TK
最近讀完一篇《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的文章
(標題為"The Neuroscience of Trust")覺得頗有意思。整理幾點,分享給各位。
全文來源:https://goo.gl/ZlAomU
--
1922年創刊的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發了一篇文章。
標題是「臺北的名字遊戲」,副標「該是讓臺灣成為臺灣的時候了」。
2015-04-15
文/McAlpine(羅輯思維)
為何英國人靠左行駛?之所以這樣問只是為了安撫全世界2/3靠右行駛的司機。事實上,
這個問題的真實問法應該是:為何現在其他人都不靠左行駛了呢?
(影像來源:TK@ Istanbul, Turkey)
【寫於2016.11.18】
文/TK
有時候,我確實想問,我們是如何把自己弄到這步田地的?
--
這篇文章,我曾經在記事本寫完後刪除,關閉視窗。某天覺得應該要發佈,貼上來,後來放著有點
猶豫,沒有按送出,十分鐘後又收起來,刪掉。
(影像來源:TK)
--轉自 單讀,一封信--
本期「一封信」來自於單讀的讀者蘇聽風,這是她寫給好友CC的信。 蘇聽風和CC
相識四年,卻從未謀面。她們通過書信搭建了親密而持久的關系。 或許是因為對世
界的好奇,聽風開始寫作,漸漸地,她發覺置身陌生環境中,會讓她變得更敏銳沈靜。
(影像來源:TK)
「高情商是,不評判,不冷漠,帶著尊重和愛。」
--
2016-09-28
本文原標題《孩子高情商,是培養來的嗎?》
文 | 李雪(十點讀書)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有高情商,也都意識到情商比智商更影響孩子的未來,可
是情商從何而來呢?這個是能培養的嗎?
答案是,情商無法培養。
2015-04-13
文/費孝通(羅輯思維)
中國人最大的毛病是「私」。說起私,就會想到「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的俗語。而說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說大家可以占一點便宜的意思,有權利而沒有義務
了。
(影像來源:TK)
2016-09-21
我們大張旗鼓相愛,我們心平氣和分開
原標題《我們大張旗鼓相愛,我們分開,我們尷尬嗎?》
文 | 倪一寧(十點讀書)
一覺醒來彼得和裘莉離婚了。大家傳閱消息的同時,等待情感博主們的再一次
加班。文字消解了日常生活的腥膻氣質,換而言之,再狗血的事情,也能轉換
成一瓢雞湯。
這時候冷不丁出來嘲笑大家跟風,都像是變相地蹭熱點。
(圖片來源:http://goo.gl/CwNYbo)
文/Dscher-Han Huang
在德國西南部生活了快八年,往返於查甫厝(Mannheim)和荒山(Heidelberg)這
兩座城市,別的地方不敢說,但對這裡公共運輸的乘客文化可說是略懂。
一言以蔽之,就叫「不演內心戲」而已。
(影像來源:TK)
2016-09-16 十點讀書
文/劉喜旺
兩三個月前,我的閨蜜CC失戀了。這個男友追了她半年多,但是兩人相處了半年就
分開了。當這個消息傳過來的時候,她一貫的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然後就突然哭
了起來,而且越來越收不住。
(轉自 shiuichi - ptt NBA 板)
女士先生們晚安,我想像這一刻想像了很久,但真到了這個時刻,我卻非常緊張,
尤其是面對這些歷史上的偉大球員的時候,當我聽到我將會第一個上台發言時,我
還以為有人搞錯了,千萬別笑,我認真的,我本認為這個屬於 Allen Iverson,你們
知道為何嗎?因為我比他需要更多的訓練(practice)。
(圖片來源:http://goo.gl/J74xPv)
跟老人相處,最重要的是讓他知道這一生是有意義的
2016-01-20
文/簡媜(羅輯思維)
中國人常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在我們現代的這樣極度繁忙的工商社會,
家有一老,有時候必有一吵,家有病老,必有一倒,親情反而成了殉葬品。
所以,在老化的過程當中,在我們的父母要進入老年的時候,為人子女的,必須做
一些儲備。
2015-04-09
文/柯誌雄(羅輯思維)
(本文由騰訊《大家》授權羅輯思維轉載)
有些新詞匯,其實本源未必新。200多年穿著正裝去野外做地質勘探的,有些比
今天的所謂「極客」更極客。而今天的創客,未必比林白
(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亦譯林德伯格)更接近創客的本質,這點你只有去
讀讀傳記,看看他們都幹過什麽就清楚了(他們可不是訂購了一架飛機然後飛過了
大西洋)。
(圖片來源:http://goo.gl/OePCJt)
(單讀)
在好萊塢林林總總的曠世之戀裡,斯賓塞·屈塞(Spencer Tracy)與
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26 年的感情一言難盡。
屈塞已有家室,這個尷尬的事實令他們大半生都沒有公開這段戀情。屈塞過世約 18 年
後,赫本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語氣溫和,就像大多數愛侶的對話一般稀鬆平常。只不過
這一次,不再會有來自斯賓塞的溫柔回應。
(影像來源:Chicago, USA by TK)
2015-05-23
文/王哲(羅輯思維)
美洲的征服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偏安西歐的歐洲人豁然開朗,不再受伊斯蘭教的壓制,真正地走向世界,從此歐洲文明執
世界文明之牛耳。不僅是美洲的財富、新的貿易航道使歐洲從死水變成活水,美洲遼闊的
土地也使歐洲人口擺脫了原有局限,在全世界人口比例中大幅度上升,其所占據的地盤更
是其他人種所無法比擬。
2015-04-06
文/阿倫·拉奧(羅輯思維)
矽谷的人們發明的東西很少。計算機並非矽谷的發明,矽谷從未擁有世界上最大
的硬件公司或軟件公司。矽谷沒有發明晶體管、集成電路、個人電腦、互聯網、
萬維網瀏覽器、搜索引擎、社交網站和智能電話。生物科技和綠色科技也並非出
自矽谷。矽谷所起的作用,是使這些技術「迅速傳播」。矽谷有著獨特的,近乎
魔鬼般的嗅覺,能迅速理解一項發明對於社會的可能的顛覆前景,並從中掙到大
錢。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的「創造性破壞」變成了破壞性的創造。這就
是人們談起矽谷是創新工廠時的終極含義。
2015-04-04
文/木子汀(羅輯思維)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試驗證明
的一種心理學現象,它主要表現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
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
面貌。
(圖片來源:http://goo.gl/TpcK4R)
2016-01-06
文/白楊(羅輯思維)
假設你擁有一群可以下蛋的雞,除了雞蛋,你還能從中得到什麽?
(影像來源:http://goo.gl/LvW3tZ)
從英國公投決議脫歐,到中國若邁向民主所採用的工具省思,
這位中國作者提供了不少促進臺灣讀者思考的點。
--
文/魏城(FT中文網)
1.
又一個投票日,又一個抉擇日。但這一次不同於以往。這一次抉擇被倫敦新市長稱為「我們
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2015-04-03
文/姜鑫(譯)(羅輯思維)
你知道嗎?在紐約繁華的曼哈頓城區,有一個人全年都會惦記著2月14號的情人節。這個人,
Jan,心裡總想著情人節。但並不是因為浪漫,或者正在熱戀中,而是因為他在曼哈頓的花店
全年的業績就靠2月14號這一天。